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宽版 登录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龙华针灸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27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影响针灸学术传承的关键因素分析

[复制链接]

85

主题

125

帖子

93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3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8-27 21:00: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WangJun 于 2016-8-27 21:03 编辑

本文转载于:本态针灸
       针灸疗法起源于远古火灸石熨、刺痈排脓、刺络放血等这些最为原始的人类与病痛斗争的经验,在漫长的医疗实践积累中,它脱离了简单的经验医学层次,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经络腧穴理论体系,从而逐渐发展形成既有丰富临床实践,又有理论指导的一门学科,是中国传统医药学中最具特色的疗法之一。缘于笔者有幸参与“北京中医药数字博物馆——针灸馆”“历代针灸学成就多媒体展示系统”等课题研究,系统考查了针灸医学从古至今的整个发展历程,对其学术演变的整体脉络有了较为深刻的了解,在此不揣简陋,试对影响针灸学术发展的关键因素作一总体归纳和分析。

1.微针调气的出现与理论体系的构建

       现代医疗中,“针”与“灸”往往同时并称,但实际上这两者的起源和发展是有先后次序的。古人治病使用艾灸的历史很悠久,早在战国时期《孟子》一书中就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记载。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了大量帛书,其中《五十二病方》经推测为西汉时期的古医书,它记载了“灸、砭、熨、薰”等多种外治法;出土帛书中有两种是关于针灸经脉方面的早期文献,被专家命名为《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其中提到的治疗方法只有灸法而没有针法,如:“病足小指废,膞(腨)痛,……数瘨(癫)疾。诸病此物者,皆久(灸)泰(太)阳(脉)。”由此可以推测,灸法的出现很可能早于针法。马王堆出土帛书《脉法》曰:“用砭启脉必如式,痈肿有脓”,可见砭石也是古人常用的医疗工具,砭刺痈脓、砭刺放血等治疗方法在古文献中很常见。不论是灸法,还是砭法,刺激的部位均为一个比较大的范围,不同于后来特定腧穴所固定的精确刺激部位。
古代金属冶炼技术的发明促进了针具的革新,从而出现了金属针,又称之为“微针”,它逐渐取代砭石成为刺疗的主要工具。《灵枢·九针十二原》描绘的“九针”就是微针的代表,其曰:“余欲勿使被毒药,无用砭石,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营其逆顺出入之会,令可传于后世,”由此针灸医学逐渐转到以微针调气为主。微针刺激人体的范围细小而精确,这些刺激部位后来被统称为腧穴,所以黄龙祥曾说:“真正意义上的针灸学应当是在针刺‘调气’概念形成以及‘气针’的出现之后才开始上路的——这也是为什么类似针灸的疗法在中国其他民族以及世界其他国家均出现并流行过,而针灸学只在中国汉医圈这块特殊的土壤扎根并生长的关键一步。” [1]
      马王堆出土帛书记载的早期十一脉大多是向心循行、彼此不连贯,也很少与人体内在脏腑相属络。当微针调气出现以后,必然使得人们更加关注人体气血内在运行规律,以及针刺疗法对气血运行产生的调节作用。《灵枢·经脉》中的十二经脉理论则正是为此构建的一种学说,它构建了十二经脉气血循环流注模式,这一学说直到今天仍是指导针灸临床的核心理论。正如赵京生所说:“经络理论由简帛医书的十一脉理论,发展到《灵枢·经脉》的十二经脉理论,已基本趋于完成由简单、朴素的初始阶段到复杂、周密的完善阶段的过程,不但成为针灸学用以诊察病变、阐释病理、决定治法、实施针灸治疗的核心理论,而且也是中医阐释人体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的基本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可见,只有在微针调气被较广泛应用以后,包含了天人相应、阴阳学说与古代数术等哲学思想的十二经脉理论的构建,才标志着针灸医学脱离了单纯经验医学阶段,上升成为一门具有独特理论指导的专门学科,而《黄帝内经》的成书则标志着针灸学整个理论体系的形成,它是奠定整个针灸学科基础的最早著作。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龙华针灸    

GMT+8, 2024-4-25 17:18 , Processed in 0.171874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