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肝主疏泄”指导过敏性疾病诊疗 作者/刘芳、陈明
“肝主疏泄”理论作为藏象学说的重要内容,指肝具有维持全身气机疏通畅达,通而不滞,散而不郁的作用,能够调节精神情志、水液代谢,促进消化吸收,分泌排泄胆汁,维持气血正常运行。现将以此理论指导治疗过敏性疾病的体会介绍如下。
一、过敏性疾病与“风”
风邪致病种类繁多,《素问·风论》提出“风为百病之长”,无时不在。
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发现,过敏性疾病与风的联系尤为明显,如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炎、荨麻疹、血管性水肿等,虽然病种及临床表现各不相同,但均具有时发时止、来去不定的皮疹、瘙痒症状,其在病变特点上与中医学风证相类,即性开泄,易发阳位,游走善行,致病数变等特点。同时外风作用于机体是否能引起相应病变,与机体自身阴阳是否调和息息相关。
如过敏性荨麻疹的内病夹风证,皮疹时发时止、来去不定、瘙痒的特点,与外风所致病相同;过敏性哮喘发作前多有鼻咽痒、喷嚏、流涕、咳嗽、胸闷等先兆症状,其病机描述多为外风引动内邪。
故过敏性疾病的发生与卫表不固、易感受风邪或内有宿疾的“本虚”因素有关。 二、过敏性疾病与“肝”
肝为风木之脏,喜条达,恶抑郁,体阴用阳,主藏血,主疏泄。
朱丹溪提出,“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其以恢复肝之疏泄,畅达气血的解郁法被后世医家推崇,发展至清代,《续名医类案》则提出,“肝为万病之贼”,“治病不离肝木”。
且肝为风木之脏,风气通于肝,故以风性症状为主的过敏性疾病更应重视肝的调治。
另一方面,过敏性疾病中皮疹、瘙痒等风性症状的出现,实际上反映了机体卫气防御、温煦、调节功能的失常。
卫气出于下焦,充于中焦,聚于上焦,依赖肝脏疏泄功能,密达全身。
敦煌医书残卷《明堂五脏论》及《说文解字》均有“肝者,干也”之说。考《尔雅释言》,曰“干,扞也,即相卫也”。张景岳释《黄帝内经》更提出“肝主卫气”的观点,并创立了正柴胡饮(柴胡、陈皮、防风、芍药、甘草、生姜)等方,通过畅达肝气以御邪于外,治疗四时感冒。
从以上有关过敏性疾病与“风”和“肝”的相关性分析可以看出,过敏性疾病均可以“肝主疏泄”的生理功能失常(过亢或不及)为病机描述,两者在临床治疗中常以正虚、邪盛的程度不同进行辨证加减,结合过敏性疾病的广泛性、复杂性,在分析实际病症时,“肝主疏泄”的理论更有助于过敏性疾病总体病机的把握。
三、过敏性疾病的选方用药
关于治疗过敏性疾病的选方用药研究较为广泛,如过敏性鼻炎的治疗即涉及白术散、细辛散、玉屏风散、苍耳子散、麻黄细辛附子汤等多首方剂。
针对过敏性疾病突发突止,或长期反复、缠绵难愈的特点,治疗时应采取“抓主证,确立基础方,并随症加减”的治疗思路。
如祝谌予所创的“过敏煎”,以乌梅、五味子味酸,收敛气津,银柴胡、防风寒温互助,清虚热疏肝郁,四药合甘草,敛散同施,以轻清平淡之品,调畅气机升降出入。
加减后可适用于过敏性鼻炎、过敏性荨麻疹、过敏性紫癜、过敏性哮喘及慢性肾病等多种疾病的治疗。
四、验案举例
患者,女,49岁,2012年2月9日初诊。患者颜面及两手背起痒疹,近1周乏力,自汗,困倦,足冷,月经将断,心烦易怒,口中干涩乏味,口渴多饮,头沉头痛,大便不调,面色淡黄,自诉有中度脂肪肝史(甘油三酯1.9mmol/L)。舌淡红、苔淡黄,脉细弦滑。辨证属血虚受风、卫表不固。治当养血,益气,祛风。
方用:生地黄30g,当归10g,白芍10g,川芎10g,蒺藜10g,黄芪30g,制何首乌18g,荆芥6g,防风10g,炙甘草3g,蔓荆子10g,地骨皮18g,白鲜皮10g。服7剂。
2012年2月16日二诊:痒疹大减,头痛无,大便难,左耳鸣。舌淡红裂纹,脉细数。治守前法,上方增量制何首乌30g,减量地骨皮至15g,去炙甘草,加决明子20g。继服9剂愈。
该患者为围绝经期女性,证因血虚受风,以当归饮子加蔓荆子、地骨皮、白鲜皮治之。
方中以补血代表方四物汤,加黄芪兼以益气,制何首乌补肝肾、益精血,共奏养血益气之功。蒺藜归肝经,辛、苦,微寒,平肝潜阳,疏肝解郁,祛风止痒明目,荆芥(归肝、肺经)、防风(归肝、肺、脾经)两味药为皮肤科常用祛风止痒药物,三药相合能祛一身之风。全方以养血益气为主,兼可祛风止痒。
后在守方基础上随症加减,如针对头沉头痛症状,加蔓荆子(主归肝经)以增疏风邪、清头目之功;地骨皮归肝、肺、肾经,清热生津兼能退虚热,除骨蒸,可兼顾上热之症,如口干、口渴,心烦等;白鲜皮(归脾、胃经)则可于祛风止痒的同时兼能胜湿除热,亦为皮肤科常用药物,因该类疾病病变过程中常出现风、湿、热三者相互为因、夹杂出现的病理变化,故该药的选择有截断病势发展的意义,即“未病先防”。
二诊中,加决明子治疗大便难,因决明子主归肝、大肠、肾经,能清肝明目,润肠通便,故治疗肝气郁结型便秘尤为适宜。肝为刚脏,非柔润不和,必有赖于阴血的滋养,方能正常发挥其主疏泄的生理功能。
本案以当归饮子为基础方,养血益气兼以祛风,在治疗过程中,加味药物亦以归肝经者为多,诸药合用治疗气血不足型荨麻疹屡屡获效。
现代临床研究亦表明,从肝的角度论治过敏性疾病能够取得较好疗效,中医肝脏的调节功能与机体内分泌免疫调节机制功效相似,肝脏可能是过敏疾患的重要病理生理学基础。
故认为,“肝主疏泄”理论对过敏性疾病的诊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