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中国针灸杂志中医外治方法治疗时间性病证,首见于《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意即在某一特定时间发生或加重的疾病,用五输穴中的输穴治疗,能取得较好疗效。近年来,笔者应用点刺放血、针刺、温和灸、电针等方法,分别治疗子时易醒、丑时咳嗽、酉时带状疱疹后遗痛、戌时腰痹病痛甚4种病证,进一步阐释了经典理论在临床实践中的指导作用。 1 点刺放血足临泣治疗子时易醒 易醒属“不寐”范畴,多由劳神忧思或年老久病,心脾内伤,心神失养;或情志不遂,痰热上扰,心神不宁所致。子时易醒,临床较为多见,表现为午夜时分不自主地醒来,凌晨两三点后或天明时复睡,严重者醒后不复眠。常因平素情志不畅,操劳过度,胆郁化火,上扰神明而发生。现代治疗多采用口服镇静药物改善睡眠,但易产生依赖性。笔者应用点刺放血足临泣治疗此病,取得较好疗效。具体方法:一是揣穴,在足临泣穴附近的浅表静脉处寻找压痛点;二是消毒,用75%医用乙醇在选好的阳性反应点处常规皮肤消毒;三是点刺出血,用消毒好的三棱针在施术部位快速点刺,令出血数滴。 典型病例:患者,女,61岁,退休。就诊日期:2016年1月27日。平素眠差,每于凌晨0时至1时醒来,黎明时分方可复眠。查:舌边尖红、苔薄黄,脉弦数。诊断为不寐,证属胆热扰神型,治宜清热安神。取穴:足临泣、百会、印堂、神门、三阴交。操作:持三棱针于左侧足临泣附近压痛点的浅表静脉处点刺出血,令挤出几滴深色血液,至不出血为止。采用0.30 mm×40 mm毫针,神门穴施提插泻法,余穴施以捻转补法,均留针30 min,每天治疗1次。1诊后,患者凌晨0:20醒来,继而复眠至天明。2诊时,予右侧足临泣附近压痛点的浅表静脉处点刺出血,针法同前。3诊时,患者述一夜安眠。后复取上述诸穴均施以针刺,足临泣、神门施以泻法,余穴施以补法,均留针30 min,连续治疗5次,以巩固疗效。随访半年未复发。 按语:点刺放血是中医古老的外治法之一,在《灵枢·九针十二原》中就有“菀陈则除之”的记载,具有行气活血、泻热通窍的作用。因患者发病在子时,为足少阳胆经当值,根据“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之意,故方取胆经之输穴足临泣,以泻胆木之热邪;神门为手少阴心经之原、输穴,用泻法以清心安神;百会、印堂沟通任督二脉,使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三阴交为肝、脾、肾经交会穴,为治疗不寐的要穴。诸穴相配,使热祛神安,诸症皆除。 2 针刺太冲治疗丑时咳嗽 咳嗽是临床常见病,分为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素问·咳论》指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丑时咳嗽属于内伤咳嗽范畴,证属肝火犯肺,又称“木火刑金”,多由情志郁结,气郁化火,灼伤肺阴,或邪热蕴结肝胆,上犯于肺,肺失清肃或肺络受伤所致。目前,治疗上多采用中西药物口服,易产生不良反应。笔者应用针刺治疗此病,安全无不良反应,疗效亦佳。操作:一是辨证取穴,根据四诊合参,选定施术穴位;二是局部消毒,用75%医用乙醇在所选穴位处进行皮肤消毒;三是针刺,采用直径 0.30 mm、长40 mm一次性无菌针灸针快速刺入太冲穴,施提插泻法,留针30 min。 典型病例:患者,男,14岁,初中3年级学生。就诊日期:2015年10月14日。1周前恶寒、发热、鼻塞,在某医疗机构诊断为“感冒”,予口服抗感冒药和消炎药治疗。现上述症状消失,唯每于凌晨1时至2时咳嗽,声高偶有痰,严重影响睡眠。其身高体壮,平素喜食膏粱厚味,又面临升学压力。查:太冲穴处压痛明显,舌边尖红、苔薄,脉弦数滑。诊断为咳嗽,证属肝火犯肺,治宜泻肝火、清肺热以止咳。取穴:太冲、太渊、太白、内关。操作:太冲用提插泻法,强刺激;太渊、太白用捻转补法;内关用捻转平补平泻法,留针30 min。翌日其母述,当日凌晨 2时许,闻其咳嗽2声,咳声较前减轻,未醒。依前法2诊后,咳愈。随访1年未复发。 按语:针刺是目前临床上最为常用的中医外治方法之一,具有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疏通经络的作用。患者为初中3年级学生,学习压力较大,肝气不舒,郁而化火,上犯于肺,加之感冒初愈,肺气尚虚,故肝火伤及肺络,致咳嗽。又凌晨1时至3时为丑时,正值足厥阴肝经当令,故咳嗽在丑时发作。其治疗应用“佐金平木”法,方中太冲为足厥阴肝经输、原穴,为主穴,用泻法以清泻肝火;太渊、太白用补法以实肺脾之气。三穴相配,可使肝火清,肺气降,脾健运,则咳自去。辅以内关,取其安神、宽胸降气之意。如此,病当祛。 3 温和灸太溪治疗酉时带状疱疹后遗痛 带状疱疹一般认为与风、湿、热、瘀有关,多由湿热内蕴,感受毒邪,壅滞肌肤为患。后遗症期,以正虚为主,酉时痛甚为每于晚餐时分疼痛加重。一般治疗多以止痛、抗病毒、重建免疫抗体为主,治疗周期较长。温和灸太溪穴,可以较好地缓解酉时后遗痛,且见效快。操作:取艾条1支,点燃,在患侧太溪穴处施以温和灸30 min,若双侧穴位同时施灸,效更佳。 典型病例:患者,女,54岁,退休职工。就诊日期:2012年9月17日。1个半月前,因带状疱疹入住某三甲医院,给予其抗病毒、镇痛、营养神经等药物(具体药物不详)治疗。2周后,疹消出院,但后遗神经痛。又经多方治疗,效不佳。现背部疼痛难忍,并沿肋间隙向右放射至心下及上腹部,不能仰卧,且每于晚餐时分加重。查:双侧太溪穴按之空虚感,舌暗红,脉沉紧细。诊断为带状疱疹后遗痛,证属肾阳虚弱。治宜温阳止痛。取穴:太溪、神门、右侧T6~T9夹脊穴。艾条温和灸双侧太溪30 min,余穴针刺,神门用捻转补法,夹脊穴用提插泻法,均留针30 min,每天治疗1次。 2诊后,患者述晚餐时分放射痛消失,背部仍痛。 4诊后,患者述晚餐时分已无疼痛,可以仰卧。又同法治疗1周后,患者诸痛消失。随访4年未复发。 按语:温和灸是灸法的一种,有温阳补虚、通经活络的功效。本病以正虚为主,且每于晚餐时分疼痛加重,为酉时足少阴肾经当值,此时痛甚,结合患者性别、年龄、舌脉,应为肾阳虚弱。采用艾条温和灸太溪为主,温补肾中阳气以祛酉时疼痛;神门安神止痛,辅以右侧T6~T9夹脊穴用泻法以祛邪镇痛,共奏扶正祛邪、温阳祛痛之功。 4 电针大陵治疗戌时腰痹病痛甚 腰痹病包括现代医学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临床常见病。戌时痛甚即每于晚间7时到9时疼痛加剧。现代多用药物、微创、手术治疗,治疗成本较高且有一定创伤。电针治疗本病具有简便验的优势。操作:辨证取穴、常规消毒后,选取直径0.30 mm、长40 mm一次性无菌毫针快速刺入穴位,以大陵为主穴连接电针,采用连续波,留针30 min。 典型病例:患者,男,59岁,农民。就诊日期:2014年8月19日。2 d前因腰椎间盘突出症由门诊收入院,给予针灸、推拿、理疗等常规治疗,自觉效不佳,烦躁情绪渐增,且每于19时30分至21时痛甚,需加倍服用布洛芬胶囊缓解入眠。刻下症:痛苦面容,腰痛,蜷卧,双下肢屈曲。查:大陵穴附近压痛明显,舌尖红、苔薄黄,脉弦数。诊断为腰痹病,证属心火亢盛证,治宜泻热除烦止痛。取穴:大陵、神门、身柱、筋缩。大陵、神门连接电针,采用连续波,留针30 min;身柱、筋缩行雀啄法间断强刺激2 min,留针30 min。术毕,患者痛消大半,背腰及下肢已能伸直。翌日晨起述,夜间睡眠6 h,未服镇痛药。依此法隔日治疗1次,5次后,患者满意出院。3个月后,其主动电话回复述,病情稳定,不耽误外出打工。 按语:电针对于疼痛性疾病疗效确切。患者腰腿痛日久,心情烦躁,“心为君主之官”,心包代其受过,19时至21时为手厥阴心包经当值,故此时痛甚。大陵为心包经输、原穴,针刺之以泻心火,又“输主体重节痛”,神门为心经输、原穴,可镇静安神。电针采用连续波,镇痛作用更佳[1]。身柱、筋缩均为督脉穴,有温阳通督、调脊止痛之功。 5 小结 笔者选取4种不同的中医外治方法,分别应用于不同时间性病证的治疗,重视发病(或病情加重)时间和辨证取穴,体现了“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的临床指导意义,取得了满意疗效。今后,将进行多中心、大样本的对照研究,以验证经典理论在中医临床中的指导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