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登录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龙华针灸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龙华针灸 首页 专题资料 海派中医 查看内容

严世芸:中医流派学术经验传承工作的思路、途径和思考

2017-8-19 22:10| 发布者: 笑湖| 查看: 1072| 评论: 0

摘要: 学术流派传承对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在全国很多地方开展了中医药学术流派的传承研究。上海是全国最早开展中医学术流派(海派中医)研究的领跑者,对流派的发展传承做出了许多的贡献,成绩斐然。 ...


严世芸:中医流派学术经验传承工作的思路、途径和思考

学术流派传承对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在全国很多地方开展了中医药学术流派的传承研究。上海是全国最早开展中医学术流派(海派中医)研究的领跑者,对流派的发展传承做出了许多的贡献,成绩斐然。

学术流派传承实际上就是形成中医流派独特的学术领域、经验及特色优势得以代代相传的人才链。所以,流派传承主要研究和解决两个问题,继承弘扬流派的临床学术特色,以及培养流派的继承人才。本文就此进行探讨如下。







中医的传承工作对中医发展的重要意义 

      中医传承工作,对中医事业的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中医学术发展特点决定了传承工作的重要性

中医学术发展有内在特性,就是沿袭经典理论,不断地引申拓展。中医的文化属性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在中医学中的延伸,而中医理论的独特文化属性决定了中医的传承特性。

中医文化有几个方面特别突出,一是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三才”(天、地、人)思想,不仅对中医文化的影响极大,而且对中医基础理论的发生、发展也具有极其重要意义。二是从《易经》引进到中医学领域当中来的“变异”思想,在中医整个理论体系中有充分的反映。三是来源先秦诸子的“中和”思想,构成了中医学的哲理、学理,处理各种关系的指导原则,以及成为中医学的价值追求。四是中医的思维特性就是意象思维。诸此构成了中医特别的文化结构。这个文化结构涉及方方面面的内容,如阴阳五行、易学、气学、道学、儒学、哲学、养生、道德、玄学,以及天文、时令、气象、物候、地理、生物、形体、医疗实践等等,这些构成了庞大的医疗背景和其理论基础。在中医文化的这些特点中,我们应该注意的是其在思维方式、表述方法、研究方法及发展方式、文化特征等方面跟西方科学相别甚殊,故不能用一般研究自然科学的方法照搬到中医理论与学术的研究中来。对于传承在中医学术发展中的意义,我们应该要有充分的认识。中医文化的传承模式主要为继承、积累与传递。继承是发展的基础,没有学术的传承何谈发展,传承是中医学术理论发展的一种规律,也是推动中医学术发展的内在动力。


2.中医学术的实践特性决定了中医师承教育的重要性


中医学其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同时其中又存在着许多个体经验的差异性,因此许多老师宝贵的临床经验和诊治诀窍,很难在教材中得以表述,需要言传身教,需要在实践中点拨领悟。只有通过传承这种教育模式才能获取中医名家独到的学术经验,将其继承下来,并加以发展,才能促进中医学术经验和内涵的不断充实和拓展。具有师承特点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是中医人才的存在之本。由于这样的学术特性,决定了传承工作的不可或缺。


3.中医人才临床能力培养的需要,决定了师承工作的必要性


师承教育可有效地推动中医人才的培养。临床能力是中医人才质量的核心组成部分,其最显著的特点是随师临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国家中医管理局提出“学经典、跟名师、做临床”,我认为应该在学经典后加一条“读各家”。经典有其特定范围,历来有四大经典和十大经典之分,如果仅局限在这个范围中,就会忽视历代著名医家对中医学术的贡献与发展,他们的理论创新和临床经验不被继承下来是有缺憾的。所以经典、历代医家著名和临证跟师一起有机结合,多元继承则收益更多。首先可以激发理论和临床紧密结合,有利于加深对中医理论的理解,有利于吸收和掌握经文要义、方药主治和前人经验,同时也有利于学习老师活化了的理论应用。中医理论在临床上的应用必定经过老师的活化过程,再通过临床实践,变成自己的有利用价值的理论指导。许多老师的有些难以言传的理论应用和经验需通过师承来延续,传承可以内化成学生自己的感悟和临床能力,并提炼总结上升为理论。悟性不是空穴来风,悟性是在知识和实践的积累基础上发生的。所以在中医流派传承过程中,师承教育是培养学术流派传人的主要途径,这样才能使学术流派的临床特色,主要学术思想,诊疗风格得以继承,形成人才链和人才群体,使学术流派得以延续和发展。


4.塑造中医人才文化素养的需要,决定了师承工作的不可或缺


从另一角度而言,医学不同于一般的自然科学,不仅是实体的、物质的,更是社会的、精神的,具有显著的人文特性,中医学更是如此。中医学有句耳熟能详的格言:“有大儒才能有大医”。所以师承学习是多维的,而不是单一的学经验技术,更要感受到老师的情感、态度、思想、经验等人格魅力的影响,并逐渐内化成自己的有积极意义的素质构成。通过师承学习可以直接接触老师的文化修养、思维特点、治学方法和态度,领悟中医学的文化特征,并将其变成一种文化自觉,受益终身。这正是师承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优势所在。

总体来说,中医的流派传承,老师的言传身教、因才点化,学生直接领受老师长期积累的理论和临床成果,加上自身的客观努力,不断地积累内化,可以大大缩短学生从“学”转向“悟”的成才过程,不失为中医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之一。中医事业的发展关键在人,所以说师承对中医事业的发展不可或缺。

 中医流派传承的思路 

      从1990年开始,历时二十七年,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上海市政府的支持和推动下,上海的中医传承工作得以持续推进和发展,从传统的师生结对传承,发展到名中医工作室、中医师承学位班、海派中医流派传承及流派基地建设、海上名中医传承高级研修班(中医药临床领军人才建设项目)及其学术共同体培养方案等等,使海派中医特色得以弘扬和发展,积累了诸多有益经验。

1.关于培养目标

中医师承培养的目标是什么?流派传承的培养目标既要符合中医传承的特点和传统,又要与时俱进,适应中医事业发展的需要,同时要针对不同的培养层面分层设计,提出相应的目标要求。流派传承人才的培养应该包涵以下几方面的目标要素:(1)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塑造;(2)中医经典基础理论的提高和强化;(3)中医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养成;(4)中医临床能力的提高和流派特色诊疗技术的掌握;(5)综合素质的提升,包括符合中医特点的自我学习方法的形成、良好的医德医风、自身素养的提高。

培养目标要务实,不能唱高调,切实通过中医流派的传承培养,为造就新一代的中医大家奠定基础。所以培养高资质中医流派传承人才需要进一步优化他们的知识结构,包括知识储备、能力发展和素质养成,使他们具有解决中医临床疑难问题、创造新思维、组织主导等能力。


2.流派传承工作应做到的几点结合


其一,与中医的综合性和整体性临床特点相结合。中医具有综合性和整体性的特点,而现在中医临床学科分割过细,不利于中医临床思维能力的提高,不利于弘扬中医特色,不利于全面继承流派和老师的经验。所以学生在独立门诊的时候应有一个一级学科(如内科、外科、儿科、妇科、伤科)设置的门诊,以解决分科过细带来的局限性,有利于学生积累与自身工作有关的一级学科工作经验,有利于全面继承和领悟流派和老师经验和特色,也有利于掌握中医的综合性和整体性的临床特点。

其二,与理论回归相结合。由于诸多原因,当前中医临床存在较为严重的中医理论缺失问题。当前的中医医院,基本沿用了西医医院的管理理念和办法来管理中医医院,不仅是临床上分割过细的问题,而且使得中医存在着严重的理论缺失。加之长期以来中医临床研究课题、中药药证、医疗事故法、中医人才临床评价等等的导向,迫使中医向西医靠拢,向临床实验研究靠拢,中医临床逐渐就演变成西医为主、中医配合的状态。这类问题日积月累,必然造成中医特色的丢失。中医临床的理论缺失是由上述多种复杂原因造成的,所以对于中医流派传承的学生来说,应该为他们创造回归理论的条件,提高他们的中医理论修养,真正理解和掌握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中医临床特色。目前“中医处方,西医灵魂”的现象十分普遍,处方是中医的,但指导思想却是西医的,这样的方子如何体现中医特色?如何延续中医的临床活力?如何保留一片中医净土?所以,中医理论的回归非常重要。在临床传承的同时,要组织学习经典,学中医基础系列课程,学习中医各家学说,夯实基础以指导临床。

其三,与多师传承相结合。建立有效途径,比如游学,与其他临床老师建立横向联学等,弘扬“一师为主,多师传承”的海派中医特点,帮助学生拓展视野,集多师经验于一身,克服单一老师的局限性。造就一批真正的高水平的中医事业接班人。师承工作重在培养人才,但并不是单一为某一流派培养,而是着眼于整个中医事业的需要。多师传承有利于他们临床经验的积累与升华,充实和拓展流派学说经验,为培养新一代的中医名家、大家打下基础。

其四,应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中医学孕育和肇始于中华传统文化。从基础理论到临床处处体现了深邃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从六十年前建立的中医高等教育起,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把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排除在中医学教育之外,仅保留了一门医古文课程,其目的只是帮助学生能读古医籍而已,以致此前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从文化视角来理解和掌握中医的理论基础和能力。所以对中医传承的人才而言,必须补上中国传统文化这一课,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应该创造条件集中开课,在各种师承班中开设了《四书》《老子》《周易》《古文观止》等课程,以提高中医传承人才的文化底蕴及文化自觉。

其五,与学术流派全面的继承总结相结合。学术的流派传承已经在全国展开了,但仍有问题存在。流派有它的特色,不是医生出名了就是流派,流派至少要有它独特的学术经验和技术,要有自身突出的学术观点、学术思想和学说。所以流派的继承,实际上是一个广泛、深刻、全面、系统的传承过程。除了一般意义的传承之外,应该包括流派的学术思想、学术经验、学术成就、学术特点的系统总结,流派传承脉络的梳理,流派相关文物、文献资料的收集,流派优势病种的研究;流派传承人和主要传承人的确定,流派人才队伍的建设,流派基地的建设,包括流派展示室、流派特色诊疗室、流派工作办公室等,使各中医流派能够薪火传递,可持续发展。此外,为了使流派工作能健康地发展,应积极开展对相关制定严格规范的中医学术流派遴选标准和程序、中医学术流派工作机制等问题的深入研究。

其六,流派传承与院校教育相结合。院校教育与传承教育有互补性,院校具有学科和教育团队的优势,它是用一个学科群、一个教师团队在影响和培养学生,这是师承教育不能比拟的优势。所以在基础培养阶段,为了更好地构建中医人才的知识结构和相关的素质养成,必须依靠学校教育。经过学校教育和临床实践,有了一定经验以后,可以从中选拔一批比较优秀的中医人才进行传承教育。同样,对承担传承任务的老师也必须经过遴选,这样有利于提升传承教育的起始水平,有利于培养具有中医特色的后继人才。师承工作与院校教育结合,中医初始教育由学校承担,传承教育阶段与中医继续教育衔接,进行拓展,包括传承学位教育。当然,在本科教育过程中也要吸收传承教育的某些长处,对现有的中医高等教育制度进行改革和创新,有利于从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上培养中医专业的学生。院校教育有其不可忽视的重要性,有利于传承的学生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理论的升华和提高。所以传承教育,中医流派的现代发展,如果不充分利用院校教育的条件,其局限性和有效性是可以想象的。

  其七,还有一个最重要的结合,就是与制定相关政策、制度与机制相结合。流派传承工作不是权宜之计,关系到中医特色的弘扬、中医人才的培养、中医事业的发展,是一项长期工作任务。而流派传承要长期坚持下去,必须稳定一批传承人才。所以我们必须要营造流派传承人才成长发展的生态环境,包括流派传承的管理制度建设,制定相关的保障政策,以及促进传承人才成长的激励机制、人才评价标准,等等,通过深入研究和探讨,形成系统配套的体制保证,实现流派传承的常态化。

  总之,中医传承工作展现了很多可探索的领域,也积累诸多有益经验,归纳而言就是:创新思路是关键、科学管理是重点、严格考核是手段、继承质量是根本、多出人才是目的、完善机制是保证,这才是符合当代中医传承特点的经验。我们应该本着边实践,边探索,边创新的原则继续努力。


 几点思考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龙华针灸    

GMT+8, 2024-4-24 12:14 , Processed in 0.10937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