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健康报原创作品,转载请标明来源)
导读:虽然目前中西医学之间仍有壁垒,但兼收并蓄,不故步自封,既立足于历史,又着眼于未来,就有机会建立起融中西医学思想于一体。对中医药科学的尊重,就是对我们民族历史的尊重。
从“取消中医”签名运动到“脉诊验孕”赌局,近年来,中医药在迎来政策、环境机遇的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如何理性看待中医科学?
在日前召开的首届中医科学大会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竺动情地说:“虽然我是从事医学科研工作的一名老兵,但在博大精深的中医科学面前只能算是一个小学生。”陈竺说,在多年医学研究的过程中,自己真切地感受到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对中医药科学的尊重,就是对我们民族历史的尊重”。
认知差异如“小儿辩日”
“尊重中医药学,前提是要科学地认识它。”陈竺用公众耳熟能详的“小儿辩日”的故事,来阐述中西方医学认知方式的差异:两个小孩争论太阳距离的远近,一个认为日出时近,中午时远,因为用肉眼观察日出时大,中午时小,而近的东西看起来大,远的东西看起来小。另一个则认为相反,因为日出时凉快,说明太阳离得远,中午时炎热,说明太阳离得近。
陈竺说,这个比喻形象地阐述了东西方医学认知方法的不同,东方文化中占主流的认知方法一直是经验和直觉,从整体上来认识和处理包括疾病和生命等复杂问题,而不是先将它们分割成一个个单元来认识。而西方则是沿着另一条路,即“实证+推理”发展其认知方法。在这两种文化背景和认知方法下发展的医学也大不相同。西医遇到病人会考虑是功能性还是器质性,通过检查可以精确到具体病变部位,进而深入微观搞清楚什么是致病源。中医则考虑病人处于什么证型,是饮食不当还是七情不调,是操劳过度还是季节变换,进而为病人进行整体调理。正是中、西医学在观察和思维方式上的不同,导致了人们对中医药学和西方医学的不同认识。
“我以为,搞清这两种认知方法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中医。”陈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