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宽版 登录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龙华针灸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93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实战读片:脑梗死患者的头部CT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7 18:28: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转载自:医脉通神经科(微信公众号)
原创:医脉通

导读:卒中是造成患者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超过80%的卒中为缺血性。而头部CT扫描则是鉴别出血和缺血性病变,并排除脑卒中类似疾病的重要初始检查。此外,CT血管造影也对指导患者的诊治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下面的实战影像,一起学习一下吧。


动脉高密度征



例1


图1  60岁男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E:CT平扫;F:血管造影冠状位重建

      左侧颈内动脉末端、大脑中动脉及其大脑外侧裂的分支可见高密度血栓影。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的特异性几乎为100%,但敏感性只有5%~50%。
      此外,左侧大脑外侧裂周围皮质可见界限不明确的稍低密度影,豆状核模糊,反映了早期缺血性改变。CT血管造影证实左侧颈内动脉末端、大脑中动脉的M1段和M2段闭塞,远端可见少量侧支循环血流。

例2
图2  66岁男性,头晕发作数小时后失去意识,A~D:就诊时的CT平扫;E、F:2周前的CT平扫

      本例患者表现为基底动脉高密度征。与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相比,基底动脉高密度征的敏感度更高,为71%,特异度98%。不过,由于后颅窝区域的CT扫描会受到伪影的影响,因此脑实质的梗死检出率不高,并且一些脑干的梗死灶虽然造成了显著神经功能缺陷,但病灶本身可能很小,难以识别。

例3
图3  65岁女性,突发左侧无力、左侧同向偏盲,A:就诊时CT;B~D:36小时后CT;E:5天后CT

      本例患者为右侧大脑后动脉的高密度征。在最初就诊时,患者的脑实质显得很正常,而在36小时后,患者右侧枕叶和右前丘脑出现密度降低。5天后,患者脑内的梗死灶演变成了明显的低密度,边界较清晰。


大面积脑梗死的早期征象

例4
图4  81岁男性,既往房颤、2型糖尿病,缺血性卒中超急性期,卒中后1.5小时,NIHSS评分26分,A~E:就诊时CT;E~F:静脉溶栓2天后CT

      患者就诊时的CT除了左侧颈内动脉末端的致密影之外,还可以看到岛叶密度降低,豆状核模糊,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超过1/3的区域出现了模糊不清的稍低密度,左脑半球肿胀,脑沟消失。本例患者广泛的早期缺血性改变与脑水肿,使得溶栓或取栓术后的出血性转化风险显著上升。

例5
图5  60岁男性,缺血性脑卒中超急性期,A~B:发作后2小时CT;C:发病3天后CT

      本例患者右侧大脑中动脉M1段可见高密度影,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超过1/3的区域出现了低密度的早期缺血改变。本例患者接受了静脉溶栓治疗,但没有从中获益。
      3天后患者的CT扫描确定了右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的梗死。此时病灶更加清晰易见,病灶密度更低、边界更清晰,并有轻微的占位效应,大脑外侧裂消失。占位效应通常在发病后3~5天最为明显,很少非常大,但有时可能与脑疝相关。脑水肿在发病第一周后开始减轻,通常在12~21天后消退。

例6
图6  65岁男性,左颈内动脉闭塞合并右侧偏瘫,A~C:初始CT;D~F:24小时后CT;G~I:48小时后CT

      本例患者的初始扫描中可以看到左侧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此时脑实质基本正常。24小时后,患者的脑梗死区域显示明确,并伴有轻度肿胀;48小时后进一步演变为大面积脑梗死伴脑疝,这种情况导致大脑后动脉区继发性梗死的风险升高,大脑镰下疝则导致大脑前动脉梗死。
      对于发生脑疝的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可能有助于减轻大面积脑水肿和继发性梗死的影响,但除了小脑半球梗死引起的脑疝之外,其他梗死的手术仍然存在一定争议。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龙华针灸    

GMT+8, 2024-11-1 08:39 , Processed in 0.156250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