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宽版 登录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龙华针灸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45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平衡阴阳针刺法治疗面瘫倒错23例

[复制链接]

86

主题

85

帖子

37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72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1-6 12:22: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平衡阴阳针刺法治疗面瘫倒错23
刘 娟,杨白燕
(1.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00193;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300381)

    贝尔麻痹(Bellpalsy)亦称特发性面神经麻痹(idiopathic facial palsy),是因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性反应所致的周围性面瘫[1]。本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症见患侧面部额纹消失,睑裂变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鼓腮漏气,露齿时口角歪向健侧,不能完成蹙额皱眉、眼睑闭合等表情动作。若初期症状严重,治疗不及时或失治误治,易出现口角反歪向患侧,同时可伴有患侧鼻唇沟加深、联带运动等症状,这种现象称为“倒错现象”。笔者于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跟随导师杨白燕教授学习期间采用平衡阴阳针刺法治疗面瘫倒错患者23例,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23例患者均来自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门诊,其中男14例,女9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73岁,平均(44±12)岁;病程最短5个月,最长24个月,平均(10.1±5.7)个月。患者均不同程度双侧表情肌不对称,口角歪向患侧,其中6例患者有明显的联带运动症状。
2  治疗方法
取穴:地仓、颊车、夹承浆、合谷、内关、三阴交、太冲、水沟、承浆,患侧头维、阳白四透、攒竹、鱼腰、丝竹空、四白两透(向目内眦、目外眦)、迎香、下关,健侧地仓与颊车之间排刺。
操作:患者仰卧位,取0.30 mm×40 mm毫针,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刺入。阳白四透,平刺进针后分别向攒竹、丝竹空、头维、神庭方向透刺10~15 mm,行平补平泻;四白两透,平刺进针后分别向目内眦、目外眦方向透刺8~10 mm,得气即止;水沟、承浆、双侧夹承浆、双侧地仓均向健侧斜刺,针体与皮肤表面呈30°角,进针约10 mm,其中水沟、承浆、患侧夹承浆、地仓施捻转补法,健侧夹承浆、地仓施泻法;健侧地仓与颊车连线沿手阳明经筋面部支脉以相同间距直刺5针,进针8~10 mm,不施手法;内关直刺约20 mm,得气后施提插捻转泻法1 min;合谷、太冲直刺15~20 mm,施以捻转泻法1 min;三阴交直刺进针约20 mm,施捻转补法1 min;余穴常规操作,平补平泻。留针30 min,每日1次,14次为一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3  治疗结果
参照House 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分级评价系统[2]。痊愈:面部运动功能正常,表情自然,无联带运动,计14例;显效:面部运动仅有轻度不对称,表情基本自然,双侧额纹基本对称,仔细观察可能有轻微联带运动,计5例;有效:面部运动明显不对称,表情不自然,患侧上额轻微运动,可伴有不严重的联带运动,计3例;无效:患者症状无改善或加重,计1例。总有效率为95.7%。
4  典型病例
患者,男,37岁,于2015年10月21日就诊。主诉:左侧口㖞6个月。半年前劳累后出现轻微感冒症状,未予重视,继而出现左侧额纹消失、眼睑闭合不全、鼻唇沟变浅、口角低垂、漱口漏水等症状。于外院查颅脑CT排除颅内病变,诊断为面神经麻痹。经激素配合营养神经药物(具体用药不详)及针刺治疗2个月,症状稍缓解。后因恢复效果不理想继续接受针刺治疗,1个月前发现口角歪向患侧且渐加重,遂前来就诊。刻症:左侧额纹变浅、眼睑闭合无力、鼻唇沟加深、口角不对称歪向左侧,患侧口角阵发性痉挛频发,无耳后疼痛,舌红、苔白,脉弦。采用上述平衡阴阳针刺法治疗1个疗程后眼睑闭合有力,患侧口角阵发性痉挛发作频率明显降低。经治疗2个疗程后双侧额纹对称,眼睑闭合有力,鼻唇沟、口角基本对称,左侧口角偶发痉挛。
5  体会
面瘫,在中医学中属“卒口僻”“口眼㖞斜”等范畴。《灵枢·经筋》曰:“其病……卒口僻,急者目不合……引颊移口”。本病常发于贪凉喜冷,迎风乘车后,或有感冒病史,正气不足,腠理开泄,卫外不固,风寒之邪乘虚而入,直中经筋。多数面瘫患者经治疗可痊愈,少数患者有部分遗留症状,甚至出现倒错现象。倒错的产生与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相关。关于面瘫的治疗时机目前仍存在争议,杨白燕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认为在急性期及时对患侧面部进行适度刺激可使面神经兴奋,改善局部微循环,缓解炎性反应,促进水肿吸收,使面神经受压程度减轻,受压时间缩短,有利于提高治愈率。面瘫的不同时期,其治疗方法和原则亦不同,需辨而施治。《素问·刺要论》曰:“病有浮沉,刺有浅深,各至其理,无过其道。”面瘫急性期病邪表浅,正邪交争,刺激过强则攻伐太过,损伤正气,致邪气滞留深入。后期脉络空虚亦不可强刺激以免耗气伤血。患者病情迁延不愈,加之刺激过度,则患侧面部阴血不足,脉络空虚,经筋失养,肌肉挛缩,以致倒错。人之左右,分而阴阳,阴消而阳长,阳衰则阴盛。患侧气虚血少则健侧气充血旺,两侧一虚一实,一衰一盛,阴阳失衡,不得对称,故应治以补虚泻实,平衡阴阳。
面瘫以手太阳和足阳明经筋失养为主。头维、四白、迎香、地仓、颊车、下关、合谷等穴属手足阳明经,阳明经多气多血,刺之可调补气血,通经活络,鼓舞阳气。阳白乃足少阳经与阳维脉交会穴,激发阳经经气,一穴四透以助势,推动经气运转,使蹙额有力。水沟、承浆、患侧夹承浆与地仓补患侧局部不足之气血以养经脉;健侧地仓与颊车间排刺所过与手阳明经筋面部支脉相合,阳明经气血充盛,合夹承浆、地仓共泻过盛之气,数穴并行共奏补虚泻实、平衡阴阳之功。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络穴,是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阴维,可理气散滞、疏通血脉;三阴交为肝、脾、肾三阴经交会之所,刺之可滋肾调肝益脾,以扶助正气,迫邪外出;合谷为手阳明经原穴,太冲为足厥阴经原穴,“两阳合明,谓之阳明”“两阴交尽,谓之厥阴”,两穴相合,开四关以调和一身阴阳气血之出入离合。
面瘫急性期治疗手法宜轻柔,控制刺激量,免伤正气,以防为后期治疗及恢复增加难度。后遗症期补气血以扶正,手法轻,刺激量小,以调和面部经气。且每诊均须询问患者有无面部抽动感或痉挛现象,并观察患者抬眉蹙额、闭眼、示齿、鼓腮等表情动作,若发现患侧面部异常则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及早预防和控制倒错现象的出现和加重。治疗过程中要重视与患者沟通,帮助患者消除疑虑,缓解焦虑,端正心态,树立信心以更好地配合治疗,早日康复。
(选自《中国针灸》杂志2017年第十期)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龙华针灸    

GMT+8, 2025-1-16 01:53 , Processed in 0.203123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