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上讲的瘰疠相当于西医上的颈淋巴结核或甲状腺良性肿瘤,民间又叫老鼠疮、疠子颈、痰核病等。近代针灸名家王乐亭先生以六寸金针从曲池向上透至臂臑穴,左刺右,右刺左,效果显著,多数情况下能获良效,我曾用此法治愈多人。但六寸针因针体过长,消毒、保存诸多不便,有时候病人还会因为看到这么又粗又长的针害怕而拒绝治疗,还有的时候是遇到这类病症,病人也愿意治疗,而医生身边恰恰没有六寸长针。遇到这种情况,我通常是师法王先生针意,就地取材,用短针接力的方法代替长针治疗,在临床上也能收到非常好的疗效。
这个灵感来源于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里面有个武当派的轻功叫梯云纵,小时候我读到这段时产生过诸多联想,后来小说的很多情节忘记了,却单单记住了这个轻功名字。梯云纵描述的功法大致是武林高手在跳跃时中途接力的意思。
曾遇到一例颈淋巴结核的患者,男,75岁,白马寺镇某退休村支书,体肥胖,患左则颈淋巴结核三年余,已在洛阳某三甲医院确诊,先以西医保守治疗,无显著疗效,经其女儿介绍来诊。
当时诊察后欲用六寸金针之法,恰恰手边没有长针,病人性急,想尽快治疗,急切间就用三支0.30* 50mm的普通毫针,分别从患者右侧曲池穴、手五里穴、手五里上两寸处依次进针,针尖皆指向臂臑穴,又取天突穴、行间穴助治,针用泻法,留针三十分钟,取针后未见病人有不适反应。
过了一年多,病人女儿来治疗其它病症,告诉我说,她家老爷子自从那次扎了一次针后,感觉很好,本想着接着治疗,谁想杂事儿太多,竟一直没有再来,然而脖子上的肿块儿眼看着慢慢缩小,大概二十多天的时间,竟然完完全全的消失了,前段时间去医院体检,发现是确确实实没有了......
我反复询问在针灸之后有没有再用别的方法治疗,患者女儿很肯定的回答说没有。时在2010年秋,后来我又亲自当面询问患者,又看了患者前后两次的体检报告,才确认了此事。但是这个案例的治疗过程顺利的无法想像,疗效好的出乎意料,所以我在很长的时间里一直没有对这个案例进行反思。
之后的几年间,我用这种短针接力治疗颈项部瘰疠、气瘿等症数十例,均获良效,有十几例患者皆是治疗三次左右即愈,治疗时间长的,也不过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针灸治疗不过十到二十次左右。
王乐亭先生所述的针法是以六寸金针,由曲池穴入针,依次透入肘髎、手五里再至臂臑穴,一针透刺四穴,穴取对侧,或左右均刺,针刺时,让患者坐位,屈肘拱胸,肘与两肩平齐,医者左手指按压穴位,用酒精消毒后,右手持针,端平快刺入皮下,再以左手压穴,使针尖挑起,顺着经脉走向,直刺入臂臑穴,针行于皮下分腠之间,捻转补泻手法与毫针相同,实证泻,虚证补。
若无长针时,我用三支长度为两寸、两寸半,或两支三寸的毫针,顺着经络的走行方向,度量针具的长短,依次从曲池、肘髎或手五里或手五里上两寸的位置进针,针尖皆指向臂臑,第二针或第三针定透至臂臑,再根据症状配疏肝行气或散结祛瘀的穴位,亦能在短时间内收到良好效果。
古人说,医者意也。又说,医易同源。王乐亭先生以六寸针透刺四穴而收效,我仔细研究先生的用针方法,师从先生之意,分别以短针接力的办法取效,这等小技,本不值方家一哂,今天敢厚着脸皮抖胆说出来,一是借此致敬金针王乐亭先生,二是把这个笨方法公诸于众,希望对广大针灸初学者有所启示,虽然条条大路通罗马,但站在前贤巨人的肩膀上,无疑可以让我们走的更好更快些。
(图片来自网络,图文无关)
2016年春,洛阳某研究所退休职工王某来诊,男,71岁,右颈侧胸锁乳突肌前缘处起了一个鹌鹑大小的肿瘤,先去洛阳某三甲医院找某主任医师诊治,排除淋巴结核可能,患者不愿服药治疗,也未做穿刺检查,直接在家人的陪同下找我咨询,问能不能用针灸治疗。
患者寡言,体瘦,对病情描述不很清楚,视诊见右颈侧胸锁乳突肌前缘处一鹌鹑蛋大小的肿瘤,触之坚硬,表面光滑,活动度不大,按压略痛,皮色不变。即用三支两寸半毫针分别刺左侧曲池、肘髎、手五里透至臂臑穴,又取天突,左侧行间透太冲,右侧翳风、天容、天窗、液门等穴,前后治疗十次,时长一个月左右,肿瘤完全消掉,至今未见复发。最近一次随访时间为2017年11月12日。
作者:郭海涛(洛阳 驭针堂主人) 来源:针会天下
以下来源于百度百科:
瘰疬又称老鼠疮,生于颈部的一种感染性外科疾病。在颈部皮肉间可扪及大小不等的核块,互相串连,其中小者称瘰,大者称疬,统称瘰疬,俗称疬子颈。多见于青少年及原有结核病者,好发于颈部、耳后,也有的缠绕颈项,延及锁骨上窝、胸部和腋下。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淋巴结核,多是由于结核杆菌侵入颈部所引起的特异性感染,严重时可溃破流脓。该病早期并无明显症状,病情发展后可有全身症状如疲乏、食欲不振、消瘦、低热等,还有病变器官的局部症状。
1.初期
颈部核块如黄豆大小,一个或数个,可同时出现或相继发生,皮色不变,质稍硬,表面光滑,不热不痛,推之能活动。
2.中期
核块渐增大,与表皮粘连,有时数个核块互相融合成大的肿块,推之不能活动,疼痛。当进一步化脓时,则表面皮肤转成暗红色,微热,按之有轻微波动感。
3.后期
已化脓的肿块经切开或自行破溃后,流出清稀脓水,夹有败絮状物质,疮口呈潜行性管腔(表面皮肤较薄,皮下有向周围延伸的空腔),疮口肉色灰白,四周皮肤紫黯,并可以形成窦道。如果脓水转稠,肉芽变成鲜红色,表示即将愈合。按照局部病变可分为3期,但实际上有些患者可能同时兼见两个或者三个阶段的病变。
病初起无全身症状,在化脓时可有低热,食欲不佳。后期破溃,若日久不愈,可导致气血虚弱,肝肾亏损。证见潮热,盗汗,神疲乏力,形体消瘦,面色苍白,头晕失眠,食欲不佳,苔少舌红,脉细数无力。大多数能治愈。预后一般良好,少数体虚的人可继发流痰。治愈后每因体虚或过度劳累而复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