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宽版 登录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龙华针灸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88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民国时期现代医学大家伍连德的中医情缘

[复制链接]

489

主题

505

帖子

1335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3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2-11 22:57: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ODM3MTcwMw==&mid=201599648&idx=2&sn=ee1d468d190a9adfde4e1670c347e5ca&scene=1&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rd
2014-12-05黄素英[url=]中医书友会[/url]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这是中医最多的微信平台——中医书友会第462期内容。新书友可点击上方蓝色小字快速关注。

⊙ 作者/黄素英 编辑/闫立彬

导读:伍连德是中国现代医学事业最伟大的奠基人之一。他有感于美国人700页的世界医学史的专著中,关于中国医学的内容竟寥寥无几,就和王吉民先后花费了16年的时间,用英文撰写了《中国医史》一书,使世界各国人民全面正确地了解中国医学之成就。
  这是一个马来西亚华裔的爱国情怀!中国现代史上最伟大的西医之一用了16年时间,只为了给中医正名,这对我们是不是应该有点启示呢?(点击底部阅读原文查看《不应被忘却的英雄:伍连德医生》)


伍连德与中国医学史

伍连德1879年出生于马来西亚,1896年考取英国女皇奖学金,留学英国剑桥大学意曼纽学院学习。1899年6月获得剑桥大学文学学士学位,并考取圣玛丽医院奖学金,入该院听课和实习三年,成为该院的第一个中国实习生。

1902年取得剑桥大学医学学士学位,1903年他以有关破伤风菌的学术论文,出色地通过了剑桥大学博士考试后,被授予医学博士学位。1907年伍连德接受清政府直隶总督袁世凯的邀请回国,直到1937年七·七事变,日军侵占我大片国土,伍连德被迫离开上海,举家重返马来西亚。

伍连德在中国的三十年间,为中国的防疫、检疫、兴办医院和医学教育,创建中华医学会、促进对外交流等诸多方面作了开创性的工作。更值得称道的是,伍连德作为一名西医,为了中国医学科学的发展,竭力倡导医史研究,为我国医史学科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文就此作一简述。

伍连德虽然受业于西方文化,但他有着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思想,对中国古代传统医学文化有着深刻的理解、认识和感情。1913年,美国医史学家嘉立森出版了《医学史》一书。这是一部论述世界医学史的专著,全书近700页,而有关中国医学的内容廖廖无几,不足一页,并有谬误。

伍连德读了此书后非常不满,出于对祖国医学发明的荣誉感,即致函嘉立森质问,但嘉立森却回函道:中国医学或有所长,顾未见有以西文述之者,区区半页之资料,犹属外人之作,参考无从,遂难立说,简略而误,非余之咎。

既然中国医学有很多有价值的东西,为何中国人自己不向人们宣传介绍。这对伍连德的震动很大,他深深感到,要使世界各国人民全面正确地了解中国医学之成就,要使中国医学不断发展,必须要研究医学史。伍连德身体力行,和王吉民先后化费了16年的时间用英文撰写了《中国医史》一书,向全世界介绍了中国传统医学的光辉历史与伟大成就,从而维护中国传统医学的地位和尊严,使中国医学跻身于世界医学之林。

书中还详细记载了近代西医学的传入,客观地展示了医学发展的历史。他在序言中写道:“本书的目的是双重的。对那些以值得赞美的努力来宣传与保留古代体系在各方面公认的优点的老式学者们来说,应当以激动的心情来阅读。应当使他们知道,现代预防与治疗概念是如何在这块保守的土地上生根立足的;应当提醒他们,世界自从华佗时代以来并不是停滞不前的。另一方面,对那些以现代科学研究精神向广大群众谆谆教诲的实验医学的首领们来说,是要劝告他们,不要以冷眼看待过去的课题,不要把古代的传统看作是被摒弃的,而要把它看作是一种给予现代的奇异成就以生动的帮助的背景。”

伍连德以一个唯物主义者的观点,客观地对待中西医两种不同的医学体系。向读者阐述了一个真理,医学是没有国界的,中西医学相辅相成,互为基础,才得以不断发展。明确揭示了“以史为鉴”的道理。他认为所撰《中国医史》“可考求吾国医学之源流及古今医事上之变迁而已乎,且使阅是绪者观感兴起,知医学各科,皆古疏今密,古拙今巧。由简单而且趋于繁赜,实足为促进吾国医学之良道线也。”

【本文摘自1995年11月25日《中医文献杂志》,由中医书友会(微信号zhongyishuyou)编校发表,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声明。投稿邮箱:tg@linglanshuyuan.com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龙华针灸    

GMT+8, 2025-4-12 00:36 , Processed in 0.203125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