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宽版 登录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龙华针灸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70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针灸治疗疼痛(足跟痛)

[复制链接]

38

主题

38

帖子

23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3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2 08:52: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足跟痛也称足骨痛,指足跟底及足跟疼痛。笔者运用针灸辨治此病30余例,疗效满意。兹介绍于次:
1 风寒湿滞
  证候:足跟底疼痛,甚或剧痛,行走或站立时更明显。疼痛从足跟沿后侧向上发展,足跟底不能着地,行走困难。有时足跟部肿胀,两足跟部窜痛。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病机为风寒湿邪侵入机体,经气阻滞。
  治则:祛风除湿,散寒通络。
  取穴:主穴:督脉、跟中;配穴:足空、足风府、内跟骨、中焦俞。
  操作:督脉、跟中、足空,用捻转泻法。督脉隔生姜灸3~5壮,壮如麦粒大,以红晕为度;足风府、内跟骨,用捻转补法,其中内跟骨透外跟骨;中焦俞,用平补平泻法,可兼服独活寄生丸,每次9g,2~3次/d。风湿重者加昆仑、中脉,昆仑温外灸20~30分钟;寒气盛者加太溪,隔生姜片或附片灸3壮,或用其条温和灸30分钟。
2 气滞血瘀
  证候:足跟部疼痛,肿胀,有瘀斑,不能行走与负重,有时刺痛。舌质红或有瘀点,苔薄白,脉弦。病机多为外伤引起气血瘀滞,阻遏经气。
  治则: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取穴:主穴:跟中、跟陵泉;配穴:顾步、阳郄、中昆仑、阳跷。
  操作:跟中、顾步、中昆仑,用捻转泻法;跟陵泉、阳郄、阳跷用呼吸泻法,跟陵泉用温针灸30分钟。可兼服三七粉,每次5g,3次/d。也可用三七粉10g,用食醋调敷局部。
3 肝肾亏虚
  证候:足跟部疼痛,有时隐痛,酸胀,双足乏力,行走不利,胫膝酸软,怕冷,麻木,有时向上放射。舌质红少苔,脉细弦。病机与肝肾亏虚、筋骨失养有关。
  治则:补益肝肾,舒经活络。
  取穴:主穴:太溪、督脉;配穴:下申脉、下昆仑、髓府、足穴 卯。
  操作:太溪、督脉、下昆仑、足穴 卯,用呼吸补法;下申脉、髓府,用捻转补法;督脉、太溪,隔黄精片灸3~5壮,壮如麦粒大,以红晕为度;足穴 卯,平补平泻,可兼服杞菊地黄丸,每次9g,3次/d。
  有足跟骨刺者,可以配合用“T”形按摩器按摩,疗效较好。
4 验案举例
  陈某,女,71岁,1994年6月16日就诊。左足跟骨及足底疼痛1个月。患者1个月来左跟骨疼痛,夜间剧烈,有时烧灼样疼痛,疼痛从足部沿下肢后侧外缘放射至臀部,上下窜痛,头痛、头胀、失眠、四肢乏力,纳差、二便调。体检:Bp:20/12kPa,左足底及足跟部肿胀,有压痛,但不红,舌质红,苔薄白,脉沉细。足跟骨拍片:跟骨骨刺形成,诊断为肥大性跟骨炎,跟骨骨刺。辨证为风湿入络,气血瘀滞。取穴:下昆仑、跟中、固精、中焦、然谷、足中枢,温针灸30分钟,固精隔附子片灸5壮,壮如核桃大。经治疗6次,临床症状消失。继用独活寄生丸调理善后。1年半后随访未见复发。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龙华针灸    

GMT+8, 2024-12-30 02:36 , Processed in 0.218750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