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宽版 登录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龙华针灸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81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肠易激综合征的风险增加可能与该基因变异有关?

[复制链接]

1022

主题

1022

帖子

3611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61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2 18:07:4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IBS是一种常见的发病机制不确定的肠道疾病。在其他因素中,遗传和某些食物被提出对疾病有促进作用。先天性异麦芽糖酶缺乏症(CSID)是一种罕见的以腹泻、腹痛和腹胀为特点的双糖吸收不良遗传形式,该疾病的特点也是肠易激综合征常见的特点。

近期一项研究希望测试异麦芽糖酶(SI)基因变异与IBS的潜在关联。相关内容在线发表于《Gut》杂志上,医脉通整理如下。

研究者对7个家族性病例的SI外显子进行了测序,并从1887例患者和对照组的多中心队列中筛选出四个CSID突变(p.Val557Gly, p.Gly1073Asp, p.Arg1124Ter 和 p.Phe1745Cys)和一个普通的四编码多态性(p.Val15Phe)。

他们分析了250名个体中与IBS状态、大便频率和粪便微生物组成相关的p.Val15Phe基因型。

CSID突变在患者中比在无症状对照组中更常见(P=0.074;OR=1.84)。测序的家族性病例中有6/7检测到15Phe,病例对照研组和以人群为基础的队列中IBS风险增加,伴随腹泻表型的最佳证据(联合P=0.00012;OR=1.36)。

在基于人群的样本中,15Phe等位基因与大便频率(P=0.026)和Parabacteroides粪便微生物丰度(P=0.0024)有关。与15Val相比,伴随15Phe的SI蛋白在体外表现出35%的酶活性降低(P<0.05)。

SI基因变异编码双糖酶缺陷或导致IBS的酶活性降低。这可能有助于对高危人群的识别,并有助于对患者子集的个性化治疗选择。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龙华针灸    

GMT+8, 2025-4-12 18:44 , Processed in 0.171910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