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宽版 登录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龙华针灸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39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怎樣防治中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7-7 17:59: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暑是发生在夏日酷暑或高温环境下的一种急性病,临床以高热、出汗、神昏、嗜睡为主要特征,严重者甚至出现肢厥、抽搐、虚脱等。
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由于夏季天气炎热,或呆在高温环境下时间过长,暑邪热气侵袭人体而引起;尤其脾胃虚弱者更易得病。金代名医李东垣曾明确指出:“此病皆由饮食劳倦损其脾胃,乘天暑而病作也。”表明身体虚弱,特别是脾胃虚弱者容易在炎热的气候下中暑。中医一般将中暑分为暑湿、暑热、暑厥 ,暑风和暑脱五型。
暑湿型可见身热无汗或汗出不畅,头痛头昏,胸闷心烦,口渴不欲饮,神疲乏力,苔薄微黄,脉濡数等症。治拟清暑利湿,取霍香正气散加减。药用鲜藿香、鲜佩兰、紫苏、蔻仁、厚扑、姜半夏、茯苓、陈皮、荷叶等。方中鲜藿香、鲜佩兰化湿解暑;荷叶清热解暑;紫苏行气宽中;蔻仁、厚扑化湿行气;姜半夏、陈皮和胃降逆;茯苓健脾利湿。若无汗表不解者,加香薷解表祛暑;舌腻湿重者,加苍术燥湿健脾;热盛便秘者,加黄岑、大黄清热通便泻火。
暑热型可见头痛头昏,发热而赤,烦渴欲饮,汗多气粗,苔黄燥,脉洪大等症。治拟清泄暑热,益气生津,取白虎加人参汤加减。药用生石背、知母、太子参、甘草、西瓜翠衣、粳米等。方中生石膏清阳明经热;知母清热泻火;西瓜翠衣清暑热除烦渴;太子参、甘草、粳米益气养胃生津。若热盛烦躁者,加黄连、竹叶泻心火清暑热;津伤甚者,加石斛、玉竹养阴生津。
暑厥型主要表现为壮热无汗,口渴多饮,面红目赤,烦躁不安,甚至昏迷,舌红绛,脉数或弦数。治拟凉营透热,清心开窍,取清营汤加减。药用水牛角、黄连、生地、麦冬、玄参、竹叶心、银花、连翘、菖蒲、郁金等。方中水牛角清热解营分之热毒;生地、麦冬、玄参清热养阴;黄连、竹叶心、银花、连翘清心解毒透热于外;菖蒲开窍醒神;郁金凉血清心。若持续高热者,加生石膏 ,知母清热泻火;大便秘结者,加大黄、芒硝通便泄热;神昏不清者,加安宫牛黄丸清心开窍。
暑风型可见身热面红,神志昏迷,四肢抽搐,牙关紧闭,脉弦数,苔黄舌红。治拟清热祛暑,清心开窍,取羚羊钩藤汤加减。药用羚羊角粉、桑叶、鲜生地、钩藤、菊花、生白芍、茯神、生甘草。方中羚羊角粉、钩藤清热凉肝熄风止痉;桑叶、菊花清热熄火;生白芍、鲜生地、生甘草滋阴柔肝缓急舒筋;茯神宁心安神。若抽搐甚者,加蜈蚣、全蝎熄风止痉;昏迷甚者,加至宝丹芳香辟浊化浊升窍;苔黄腻者,加苍术、菖蒲燥湿开窍。
暑脱型主要表现为大汗淋漓,四肢不温,面色苍白,头晕心悸,甚至昏厥,脉细或细数,舌淡苔两。治拟救阴敛阳,回阳固脱,取生脉散合参附龙牡汤加味。药用人参、黄芪、麦冬、五味子、附子、龙骨、牡蛎等。方中人参、黄芪大补元气;麦冬养阴生津;五味子酸收敛汗;附子回阳救逆;龙骨、牡蛎敛汗固脱。若四肢逆冷者,可加肉桂、干姜温肾助阳;神志不清者,加苏合香丸行气化浊,温通开窍。(未完待续)(轉自中醫德馨堂)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龙华针灸    

GMT+8, 2025-4-10 10:54 , Processed in 0.171874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