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证据表明,慢性疼痛和抑郁症状是临床上经常遇到的,大多数抑郁症患者对传统止痛药的治疗反应不佳。这种治疗方法的差异意味着,与情绪因素引起的疼痛相比,组织损伤引起的疼痛有不同的机制,尽管这些机制至今仍不清楚。
2021年3月8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张智、李娟和晋艳研究团队合作在出版的《自然-神经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项新成果:Distinct thalamocortical circuits underlie allodynia induced by tissue injury and by depression-like states。他们发现,不同的丘脑皮质回路是由组织损伤和抑郁样状态引起的异常性疼痛的基础。随后,研究人员通过慢性束缚应激建立了小鼠抑郁相关异常性疼痛模型,小鼠表现出显著的异常性疼痛和多种抑郁样行为。为了研究异常性疼痛的出现是否需要抑郁样状态,研究人员通过递送抗抑郁药帕罗西汀进行药理学实验,发现抗抑郁药可一减轻小鼠的异常性疼痛和抑郁样行为,进一步实验表明:抗抑郁药的小鼠PO或PF中未观察到c-Fos表达,全细胞记录显示PFGlu神经元的峰数减少,而POGlu神经元的流变性增加,这与组织损伤引起的疼痛实验结果不同,提示丘脑的不同亚核参与了来自组织损伤和抑郁样状态的异常性疼痛。接下来,研究团队就两种不同的丘脑皮层回路进行了机制研究,解剖了不同丘脑皮层回路的功能连接,分别阐明组织损伤相关和抑郁状态引起的异常性疼痛的回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