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doreentao 于 2018-5-22 19:34 编辑
转载自【认知症优质照护】微信公众号
2018年5月17日,强生制药宣布终止开发阿尔茨海默病药物-atabecestat。 在一项2b/3期临床试验中,研究人员发现受试者出现肝酶升高现象,在全面评估药物对肝脏作用的数据后,决定不再继续开展临床试验。 这是一款BACE1抑制剂。β-淀粉样蛋白(Aβ)是老年斑块的主要组成部分,具有神经毒性可导致神经细胞死亡。β淀粉样前体蛋白裂解酶(BACE1)可以催化Aβ的产生,因此开发BACE1抑制剂在近几年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这类抑制剂尚无上市产品。目前研究中的同类产品还有阿斯利康/礼来联合开发的lanabecestat,以及卫材的elenbecestat,目前都处在三期临床试验阶段,预计最快在2019年公布结果。 与辉瑞不同的是,强生尽管遭遇挫折,仍表示公司将“继续坚定地致力于发现和开发治疗这种毁灭性疾病的新方法。” 预防阿尔茨海默病 我们能做些什么
某种意义上来说,阿尔茨海默病可能会影响我们每一个人。 对于阿尔茨海默病的恐惧,部分源于我们对它的无能为力。尽管对它的研究已经有几十年,我们依然没有能够治愈它的方法。 所以,如果我们有幸长寿,阿尔茨海默病似乎是我们大脑的宿命。 不过,情况也许并没有这么糟。 如果我告诉你,我们不依赖于任何治愈或是药物的发展就可以改变现状、改变我们大脑的命运呢? 让我们先看看目前神经学上对阿尔茨海默病的了解。 这是一张两个神经元连接的图。连接的部位,也就是红色圈出的这块,叫做突触。突触是神经递质释放的场所,是信号传送和交流的场所,也是我们思考、感受、视听、欲望和记忆的场所。 而突触也正是阿尔茨海默病发作的的地方。 让我们把突触放大,看一则动画演示。 在信息沟通的过程中,除了释放谷氨酸等神经递质到突触,神经元还释放了一种名为β淀粉样蛋白的小肽。正常情况下,β淀粉样蛋白在新陈代谢时会被清除,由我们大脑的保护细胞——小神经胶质细胞处理。 尽管分子层面引发阿尔茨海默病的原因还争论不休,大多数神经学家相信,β淀粉样蛋白的聚集引发了阿尔茨海默病。 或者是释放了太多,或者是未能完全清理,突触因此便开始堆积β淀粉样蛋白。若这一事件发生,蛋白自己缠绕起来,形成一种被称作淀粉样斑块的黏糊糊的聚合体。 在座的有多少人已经过了四十岁了?而阿尔茨海默病的起步,淀粉样斑块的堆积,也许已经在你的大脑中出现了。 我们唯一能确认的方式是 PET 扫描,因为现在你对此还毫无知觉,你还没有任何记忆、语言、或是认知方面的问题,至少现在还没有。 我们认为,淀粉样斑块的堆积至少需要15至20年时间才会到达它的临界点,随后引发分子的连锁反应,导致出现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症状。 在这一临界点之前,你的记忆力退步可能会像这样: “我为什么到这间屋子来?” “呃,他叫什么来着?” 或是“我把钥匙放哪了?” 而这些都是正常的遗忘类型。但是在临界点之后,记忆、语言和认知的偏差就不一样了。 与在你的大衣口袋或在门旁边的桌子上找到钥匙不同的是,你最后是在冰箱里找到了钥匙,或者你找到钥匙后还在想,“这玩意是干嘛的?” 所以,当淀粉样斑块积累到临界点后会发生什么? 我们的保护细胞——小神经胶质细胞变得过度活跃,释放出导致炎症和细胞损伤的化学物质。我们认为这可能会清除突触本身。 一种叫做tau蛋白的神经转运蛋白变得过度磷酸化,并转化成叫做神经纤维缠结的物质,从内部阻塞了神经元。 在阿尔茨海默病的中期,大脑出现大量的炎症、神经纤维缠结、突触处的全面战争,以及细胞的凋亡。 如果你是一位想要治愈该病的科学家,你觉得最佳干预时机是什么时候呢? 许多科学家赌在了最简单的解决方法上——避免淀粉样斑块达到临界点。 这就意味着药物研发很大程度上聚焦于研发一种可以预防、消除或是减少淀粉样斑块积累的化合物。 所以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方法很有可能是一种预防性的药物。我们需要在临界点到达之前,在连锁反应产生之前,在我们把钥匙落在冰箱前,服用这种药物。 我们认为这也是迄今为止这类药物在临床试验上失败的原因。并不是因为科学技术不够可靠,而是因为在临床试验的人们都已是阿尔茨海默病的患者。 这就为时已晚。试想淀粉样斑块是已经点燃的火柴。在临界点后,火柴的火引燃了整片森林。一旦森林起火,吹灭火柴早已于事无补。 你需要在火柴引燃森林前就把火柴熄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