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宽版 登录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龙华针灸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33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七情學說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24 19:29: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外因六淫要侵入人体,导致疾病,其先决条件是机体的元气虚弱。造成元气虚弱的因素很多,而内伤七情是其中较为重要的原因之一。
七情,在中医病因学中,称为内因。七情是指人体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也即人的七种情感。七情是伴随着人的需要而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表现,是人体的生理本能。但是如果七情过度,即刺激的强度和时间超过机体生理调节范围,就会成为致病因素,引起人体生病,历史故事中范进中举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七情致病,首先致使脏腑气机失常,进而伤及内伤元气,所以在《素问·举病论》中有“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结”,《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有“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等论述。
七情的变化虽然首先影响的是气的病变,但中医理论认为气与血不可分离,故七情致病最先在气,进一步就会影响到血,造成气血不和,百病丛生。而且,七情波动,往往可使病情加重或迅速恶化,如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若遇恼怒,可使阳升克制,血气上逆发生突然昏倒或半身不遂;心脏病患者也可因突然剧烈情志波动,出现心绞痛,心肌梗塞,甚至猝然死亡。
根据五行相克的理论,古代医家每每应用调节情志的方法来纠正七情偏颇,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如在朱丹溪医案中,记载着这样的案例:一女新婚嫁后,因其夫经商二年不归,以致出现困卧如痴,不思饮食。朱丹溪诊之,其肝脉弦出寸口,谓此思男子不得,气结于脾,药难独治,得喜可解,不然,令其怒,怒属肝木,木能克土,怒则气升发而冲,开脾气矣。令其父掌其面,呵责之,至三时许,其女即索粥食矣。
在中医理论体系中,有两个“七情”学说。在病因理论上的“七情”,指的是情志致病,而在中药理论中的“七情”是指药物配伍的七种情况,两者风马牛不相及,不可混淆。(轉自中醫德馨堂)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龙华针灸    

GMT+8, 2025-4-3 08:48 , Processed in 0.187499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