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针灸

标题: 人民日报:医生背着病人过河,却要担心被“捅刀子” [打印本页]

作者: 信步杏庭    时间: 2017-5-16 07:27
标题: 人民日报:医生背着病人过河,却要担心被“捅刀子”
人民日报:医生背着病人过河,却要担心被“捅刀子”
2017-05-15 快诊

导语:

我国著名肝胆外科专家吴孟超说:“医生治病,就好像把病人一个一个背过河。”这个比喻形象地揭示了医患关系的本质。

—— 人民日报

1
医生治病,恰如佛陀“渡人”
佛家道:普度众生,脱离苦海。面对凶险的疾病,医生背起病人蹚水过河,完全是出于一种职业信仰。
从理论上说,医患关系是人世间最亲密的关系之一。患者离开医生,便无法战胜疾病;医生离开患者,便失去存在价值。医患之间只有相互依存,才能抵达彼岸。

2
医患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

有人说是消费关系,也有人说是契约关系,还有人说是亲人关系。其实,“背人过河”的比喻告诉我们,医患关系的本质是一种信托关系。

信任在先,托付在后。病人看病求医,本身就隐含着对医生的信任,相信医生会把病人的利益放在优先地位。

在此前提下,病人才敢放心地把生命托付给医生。


3
“背人过河”是要冒风险的

医学本身具有风险性。有时,月黑风高,河水湍急,暗礁密布,医生深一脚浅一脚,难免发生意外,无法把病人安全背过河。

事实上,医生总是在和未知数打交道,人体千差万别,同样的疾病、同样的治疗方法,结果未必一样。打一个比方:遇到恶劣天气,飞机出现剧烈颠簸,也是正常的事情。如果乘客一味责怪、侮辱,甚至打骂飞行员,不仅于事无补,反而可能影响飞行安全。

医患关系就如同坐飞机,飞行员和乘客的利益完全一致,谁都不想出事,只有双方密切配合,才能最大限度化解危险因素。


4
医生可以延缓死亡,却无法拒绝死亡

曾有一名97岁的尿毒症患者,在北京某医院治疗数月后正常死亡,但家属却不依不饶,指责医生抢救不力,要求医院给予赔偿。家属认为,只要人死了,医生就应承担责任。物种起源,生而为人,生老病死本是自然规律。医生可以延缓死亡,却无法拒绝死亡。

在现代社会,孩子生在医院,老人死在医院,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一般来说,高龄老人大多伴有疾病,临终抢救难度极大。如果要求医生百分之百成功,谁还敢收治危重病人?

其实,医生能否把病人背过河,不仅取决于医生的技术,也取决于病人的态度。如果病人能够理解医学的风险,宽容正常的失败,甚至再给医生打上一把遮风挡雨的伞,医生就会更愿意为病人冒险,救治的成功率自然就高。如果医生一边背着病人过河,一边担心被“捅刀子”,瞻前顾后,当断不断,反倒容易出现失误。


5
信则两利,疑则两伤

几年前曾有过一篇新闻报道,在医务界产生了强烈共鸣。

一名七旬直肠腺癌患者到北京某医院治疗,手术前一天,老人在病床上给亲人们立下遗嘱:“手术的目的是治病救人,尽管术前做了相当周密的检查,但在打开之前,总也还有些未知的情况,因此也就有一定的风险。所以,我的孩子们要有个正确的态度:好了皆大欢喜,万一出了最坏的结果,那是我应该在这里寿终正寝。我所有的亲人们都不准在医院无理取闹,只管迅速办理后事。”看到这份遗嘱,医生们既受感动,又受鼓舞。结果,手术非常成功,老人安然出院。

医学不是一门纯科学,而是人类情感的表达和延伸。这就意味着,医生要对患者付出真情,患者也要对医生捧出真心。医患之间,信则两利,疑则两伤。惟有相互尊重、相互珍惜、相互信任,才能战胜疾病。




医疗行业这条路注定会很辛苦,甚至可以说有曲折、反复,尽管医生群体抱怨一片,大家都在喊着「好累」、「离开体制」,但夜深人静的时候仔细想想,倘若真的不做医生,我们也觉得遗憾。

正如鲁迅先生在 100 年前说的两句话:

「学医救不了中国人」、但「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资料、数据来源 / 医疗圈、人民日报、丁香园等。
Ps:平台所有转载内容仅供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工作人员,我们将及时处理,感谢您的支持!






欢迎光临 龙华针灸 (http://shlhzj.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