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针灸
标题: 静脉溶栓临床治疗纵览 [打印本页]
作者: ff777 时间: 2015-8-20 08:34
标题: 静脉溶栓临床治疗纵览
J Neurol:血糖控制对脑缺血患者静脉溶栓治疗预后的影响
脑缺血发生后溶栓治疗的一小时内是否血糖控制,是否影响预后尚不清楚。我们主要想评估血糖控制水平以及急性脑缺血溶栓后血糖控制良好的患者是否有较好的预后。在里尔大学医院,我们回顾性分析了预先收集的一些进行静脉溶栓的卒中病人。
卒中后的前48h内,任意时刻的血糖高于1.6 g/L(8.9 mmol/L)患者给予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良好的两个定义:ⅰ良好控制100%,即血糖100%低于1.6 g/L (8.9 mmol/L)。ⅱ良好控制70%,即至少70%的血糖低于1.6 g/L (8.9 mmol/L)。3个月预后分四个层次:(1)独立(mRS为0或1);(2)缺乏障碍(mRS为0-2);(3)死亡;(4)有症状的脑内出血。
875名患者中,657(75.2%)的患者血糖控制属ⅰ良好控制,736(84.2%)患者血糖控制属ⅱ良好控制。血糖控制并非与任意四种预后完全无关。应用胰岛素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较少(占2.1%患者),并且低血糖属于中等程度,血糖高于0.5 g/L (2.8 mmol/L)。血糖控制的水平与病人溶栓治疗预后无关。相关可能的解释是:与在溶栓前进行血糖控制相比,溶栓后血糖控制有着较小的作用。因为,溶栓前动脉尚未再通,梗死面积仍是最大。
JAMA Neurol: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卒中进展
1996年,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了静脉注射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阿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近20年后的今天,它仍然是唯一批准的药物,尽管其在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存在局限性。随着全球卒中治疗能力的不断增加,我们医生需要知道未来可能有哪些卒中治疗方法。
为了提供一个基于历史的前瞻性溶栓治疗趋势和目前的治疗趋势,研究人员着重观察曾研究过的药物特性和带领这一领域向前移动的临床试验。
资料来源包括既往已发表的关键临床试验,生理学、药理学和神经影像学方面的开创性文章,以及一些临床试验登记表。
急性卒中溶栓治疗进展缓慢是由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延长阿替普酶治疗时间窗超过4.5h,这一焦点已经占据该领域大量资料很多年,但这些努力大都以失败而告终。新药研发也很缓慢,几种药物在临床试验中都未成功,目前只有替奈普酶还有待验证作为阿替普酶的潜在替代品。血管再生介入治疗急性卒中似乎是成功的,这将重点从药理学为基础的研究中转移走。
虽然多年来急性溶栓领域进展缓慢,但神经影像学和新临床试验(溶栓结合其他药物和介入技术)进展再次获得动力。主要基于联合治疗策略的新方法的出现推进了急性卒中的溶栓治疗,并将在不久的将来改善急性卒中的结局。
Stroke:假卒中静脉溶栓的安全性
急诊室有很多患者表现为卒中样临床症状,但是一些并不是卒中,我们称之为假卒中(Stroke Mimics,刚学的网络用语“卒中迷迷客”)。
在初诊怀疑卒中的患者中,假卒中占4.8-31%,截止到目前为止最大型的研究数据显示接近1/3的急性神经功能缺损的患者并不是脑血管病。但是临床医生也会对这一类假卒中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因此调查这些患者静脉溶栓的安全性非常重要。
为此,来自美国的Georgios Tsivgoulis等分析了他们中心5年的静脉溶栓数据,并进行了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以探讨假卒中静脉溶栓治疗的安全性。
该研究共纳入516例连续的静脉溶栓患者,假卒中75例。发生症状性脑内出血1例,无口舌水肿或严重颅内出血。作者对9个研究(共8942例静脉溶栓患者)进行了meta分析,其中392例为假卒中。这些假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发生症状性脑内出血和口舌水肿的比例分别为0.5%和0.3%。假卒中发生症状性脑内出血的风险明显低于急性缺血性卒中(RR=0.33;95%CI,0.14-0.77;P=0.01),无异质性和发表偏倚。假卒中功能预后良好的比例是急性缺血性卒中的3倍(RR=2.78;95%CI,2.07-3.73;P<0.00001)。
最后作者认为该前瞻性单中心的研究数据加上meta分析的结果,提示假卒中进行静脉溶栓是安全的。
欢迎光临 龙华针灸 (http://shlhzj.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