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针灸
标题:
為什麼冬病夏治有較好的療效
[打印本页]
作者:
吳醫生
时间:
2015-7-10 17:45
标题:
為什麼冬病夏治有較好的療效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祖先已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提出了人与自然界是一个动态的整体,即天人合一的观点,如《素问·金匮真言论》谓“五脏应四时,各有收受”。因此气候-物候-病候成为古代研究养生的一大内容。冬病夏治是中医保健医疗中一种独特的方法,即冬季好发的慢性病及阳虚阴寒内盛的疾患,如寒哮宿喘、慢性腹痛、泄泻、顽痹、阳衰精怯、癥瘕痼冷等,通过在伏天的治疗,可减少冬季时节的发病或使病情好转快,有的则能根除。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正是在此阳气极盛之时,潜伏的阴气在萌生,所以《汉书·艺文志》说“夏至一阴生”,伏天阳气外张,伏阴已动,吻合“阴阳往复,寒暑迎随”的经旨。正常人气血充沛,精力旺盛,正气足以抵御五脏之气因“五运更始”而失却的平衡;若气血亏损之质,机体对外邪抵抗能力下降,阴阳失调,就会产生疾病。因此,补偏救弊、调摄阴阳、纠正体质上的不足乃预防疾病之基本条件。如阳虚体质者易于冬秋季节感受寒邪,则可于春夏两季借助阳气生发之势,给予适当的养阳之品,药物之阳借机体生发之阳而起到抑阴补阳的作用,从而使阳虚体质得到纠正。所以冬病夏治往往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常用的冬病夏治的方法有:
1.三伏针治顽痹 上肢病常取穴肩髃、曲池、手三里、尺泽、阳溪,下肢病取穴八髎、秩边、足三里、风市、昆仑。手法用“烧山火”,重病先针健侧,轻病先针患侧,隔日1次。
2.三伏炙治寒哮宿喘 在二分厚的鲜姜片上扎5个小孔,分别放在大椎、肺俞(双)、膏盲(双)穴上,按上枣核大小的艾柱,点燃。每穴炙三壮,隔2日1次,炙满百壮。
3.三伏贴治法 附子、川乌、草乌、桂枝、麻黄、细辛、干姜各15克,麻油熬,去渣,滤清加汞丹收膏。平常腹痛贴中脘,泄泻贴神阙,阴衰精冷贴丹田,冷哮痰饮贴肺俞、华盖、膻中;癥瘕冷精贴患处。贴4-5小时后揭去。于初、中、末三伏各贴一次。
4.三伏防治宿喘 茯苓9克、桂枝4.5克、白术9克、炙甘草3克,水煎分2次服,配合下胎盘粉1.5克,连服30天。
经临床研究证实,接受上述方法治疗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其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均有明显改善,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加强。反映了药物在体内产生了明显的生物学效应,足以表明冬病夏治在防治冬季慢性病及某些顽疾中的特殊价值。(轉自中醫德馨堂)
欢迎光临 龙华针灸 (http://shlhzj.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