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panzhizun 发表于 2019-4-6 18:01:01

朱丹溪的学医之路

谁都知道,中医是非常难以学习的。  它的理论体系那叫一个复杂,它的门派那叫一个多,初来乍到的人估计一看就晕,这都该从何学起啊?  但是,朱震亨的思路却是清晰的。  凡事要抓住根本,学中医也一样,朱震亨那么聪明一人,能在这种事儿上含糊吗?绝对不能,他几乎是立刻就找到正确的行动方案——溯本求源。  他再次翻开已经几乎被翻烂的《黄帝内经 素问》。  这本他在三十岁时,为了治疗母亲的病,曾经仔细研读过的书,现在已经纸张泛黄了。  但是,正在看这本书的人,却已经不是三十岁时的朱震亨了。  此时的他,已经在许文懿门下经过了正统的理学训练,已经奠定了深厚的哲学基础。  所以当他再次翻开《素问》的时候,竟然发现其中字句从未有过的清晰,其理论从未有过的透彻。  写到这儿,连从不敢多嘴的我都忍不住要插上一句:哲学真的不白读啊!
  您一定想,这下儿成了,朱震亨读透了这医门圣典,这回终于成为了了不起的医生了!总该轮到讲他治病的故事了吧?  您先别急,您不用着急的原因是朱震亨他自己还没有着急。  因为朱震亨发现了一件事情。  这件事情让他觉得很费解。  那就是周围的医生怎么都不读《黄帝内经 素问》啊?
  当时医生中流行的是《校正太平惠民和济局方》等书中的成方。  这都是宋朝时留下的坏毛病,因为宋朝时人们特热衷于收集医方,连各任皇上都乐此不疲,比如宋太宗赵光义还没登基前就收集了一千多个药方了,登基后当然更方便了,命令下面把家里祖传的方子都献出来,多献还升官有赏,结果宋朝每出版一本方书收集的方子都上万。  当时上面的意思是想:看病简单点儿多好,干嘛把理论弄得那么麻烦呢?多印刷点儿医方,有什么病到里面一查,找到药方,按方吃药不就结了嘛。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朱丹溪的学医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