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一体 发表于 2018-11-7 20:30:58

针灸治疗失眠的作用机制


   针灸对神经系统的功能有双向调节作用 ,可使亢进的功能下降 ,亦可使减退的功能增强。针灸治疗失眠的机制亦在于此。   针灸可以使失眠患者的上行激活系统受到抑制 ,同时使上行抑制系统的功能增强 ,从而调节了这一矛盾的力量平衡 ,使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得到抑制 ,产生睡眠。    针灸治疗失眠是通过神经递质的释放而实现的 ,动物实验发现 ,电针手三里、环跳等穴位 ,中脑内 5-羟色胺水平显著升高 ,而乙酰胆碱的浓度降低 ,也证明了针灸是通过抑制上行激活系统和激发上行抑制系统治疗失眠的。此外 ,针灸可以抑制大脑皮层的过度放电 ,也可能是其治疗失眠的机制之一。

不寐原因很多,但总与心、脾、肝、肾及阴血不足有关,属阳盛阴衰,阴阳失交。


四神聪为镇静要穴;取心经原穴神门,意在宁心安神;
三阴交为脾、肝、肾三经交会穴,针刺此穴可柔肝益阴、交通心肾。


卫气昼行于阳,夜行于阴,当阳跷脉气盛时则清醒目张,阴跷脉气盛时则目合入睡。


照海、申脉分别为阴跷、阳跷脉的八脉交会穴,针刺二穴意在调整阴跷、阳跷脉之气血盛衰,促进卫气的正常运行,达到阴阳平衡,营卫调和。


《灵枢·口问》曰:“耳者,宗脉之所聚也。”耳与经络、脏腑关系密切,通过刺激相应耳穴可有效改善失眠症状。


现代医学认为,睡眠所涉及的递质包括乙酰胆碱、γ-氨基丁酸等。有研究证明,γ-氨基丁酸对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普遍的抑制作用。皮敏等报道,失眠组较正常对照组脑脊液γ-氨基丁酸含量低,而经针刺神门、三阴交治疗后,治疗组脑脊液γ-氨基丁酸含量有所提高。这从一个方面解释了针灸治疗失眠的机制。


参考文献
1 张明岛主编.上海市中医病证诊疗常规.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1998.41
2 史玉泉.实用神经病学.第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 125
3    韩济生主编.神经科学纲要.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399-417
4 皮敏,杜少辉,张宜.针刺治疗失眠及其对γ-氨基丁酸影响的研究.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0,12(4):160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针灸治疗失眠的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