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nniferZhan 发表于 2018-6-30 22:08:13

金针王乐亭治疗中风病学术思想探寻(上)

原创: 中国针灸杂志金针王乐亭治疗中风病学术思想探寻杜凯1,努娜1,沈燕2,王舒2(1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00193;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300193)           王乐亭(1895–1984),名金辉,号乐亭,河北省香河县人,中国近现代针灸学家、教育家,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他一生致力于针灸临床工作,善于运用针灸治疗消化系统、心脑血管、外伤性截瘫等相关疾病,并以“金针王乐亭”的名号享誉海内外。笔者主要从事中风病的研究工作,对于王老治疗中风病的丰富经验颇为推崇,遂对王老治疗中风病的经验以“理、法、方、穴、术”的思路进行归纳总结,以求较为清晰地展现王老治疗中风病的经验与思路。
1王老治疗中风病的理论基础1.1对中风病的认识    中风,是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伴有口眼㖞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或未曾昏仆而以㖞僻不遂为主症的疾病。古代医家对于中风的病因病理众说纷纭,王老根据前人经验概括出本病多为虚、火、风、痰、气、血而致。《金匮要略》以邪中浅深、病情轻重而分为中经络、中腑脏,王老基于《金匮要略》的分类方法,结合针灸门诊的具体情况,将中风大致分为3类,即:①中脏腑,主要见有神志病候,突然昏仆,不省人事,且有闭证、脱证之分,醒后遗留偏瘫等症;②中经络,无神昏见证,而突然发病,或者神昏苏醒后,只有手足麻木、肌肤不仁、半身不遂、语言不利、口眼㖞斜、口角流涎等症;③后遗症,一般病程稍长,经历上述二期,经针灸治疗或未经针灸治疗,后遗偏瘫,口眼㖞斜,语言謇涩,以气血虚衰、脾胃虚弱等证者最为多见。1.2脏腑理论    王老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发现,中风病多发于中老年人,尤其是中风之中脏腑的患者,40岁以上者居多,鉴于此,王老认为,中风病的发病多与先天及后天之本关系密切。    肾藏精,为人体先天之本。《灵枢·经脉》云:“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说明脑髓的生成源于先天肾精。肾元稳固,则精足髓充;脑络畅行,神旺血足,则机体运行正常。反之,随着年龄的增长,人到中年以后,肾气已衰,阴虚阳亢则成为中风病发病的重要病机之一。《素问·脉解》说“内夺而厥,则为瘖痱,此肾虚也”,《灵枢·刺节真邪》亦载:“虚邪偏客于身半,其入深;内居营卫,营卫稍衰,则真气去,邪气独留,发为偏枯。”其中“瘖痱”“偏枯”皆为中风的具体表现,皆由元气不足、肾精亏虚所致。因此,王老认为调理中风病患者整体机能的前提是对于肾元的固护。    脾胃同居中焦,是人体对食物进行消化、吸收并输布其精微的主要脏器,人出生之后生命活动的继续与精气血津液的化生和充实均赖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故称脾胃为“后天之本”。《素问·玉机真藏论》云:“脾为孤脏,中央土以灌四傍”,一方面,脾胃的运化功能健全,则能为化生精、气、血等提供充足的养料,为肾精、脑髓发挥其正常功能提供物质基础;另一方面,脾在体合肉,主四肢,脾气健运则全身的肌肉壮实丰满,四肢活动轻劲有力。随着年龄增长,若脾胃运化功能失常,则人体水谷精微补给不足,人体先天之精无以为继,四肢肌肉功能减退,则好发为中风,因此王老认为调理脾胃、稳固后天之本也是改善中风病患者症状的关键。1.3气血经络理论    中医学理论认为,气血的正常运行与人体的各机能正常运行密切相关,其中气的生理作用是指气具有促进作用,能激发和促进人体的生殖、生长发育以及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血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能够营养滋润全身,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经络是人体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其生理功能为沟通表里上下、联络脏腑器官、通行气血、濡养脏腑组织、调节功能平衡、感应传导作用。经络不通则人体全身气血通行不畅,气血瘀滞则人体脏腑、经络、神志、筋肉等生理功能失常,中风则为上述生理功能失常的具体体现。王老以经络作为通道,以气血作为靶标,着眼于调理气血、疏通经络,经气舒畅则血脉得以流通,血脉流通则筋肉得养、关节滑利。基于上述理论,王老将前人所说“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息”发挥和补充为“治风先治气,气行则血行,血行风自息”。
2王老治疗中风病的临床法则    王老治疗中风的方法多种多样,但王老对于不同患者总能选用最恰当的方法应对,可见方虽殊途,但法当同归,观察王老不同处方的治疗规律,归纳出以下3点主要的治则。2.1通经活络    此治则适用于中风中经络患者,包括外风入络的口眼㖞斜以及风阻经络的半身不遂、偏侧肢体废痿不用等症。对于口眼㖞斜、半身不遂两种临床表现,王老认为均需在患者患侧选用通经活络的腧穴,以恢复口面、肢体的生理功能,但在具体治疗时存在着治疗部位的差别。对于口眼㖞斜患者,治疗取穴以患侧头面部腧穴为主,如地仓、颊车、颧髎、四白、阳白等穴,达到祛风牵正的目的;对于半身不遂患者,治疗取穴以患侧肢体关节部位腧穴为主,如曲池、肩髃、阳陵泉、足三里等穴,目的为疏通手足四肢的气血运行,以恢复患者肢体功能。2.2醒神开窍,回阳固脱    此治则适用于中风中脏腑患者,相当于西医所说的脑卒中急性期,主要表现为猝然神昏、不省人事。此治则应用于中风患者的急性治疗,但醒神开窍与回阳固脱适用的情况有所不同。醒神开窍适用于中脏腑中的闭证,表现为猝然昏倒、不省人事、口噤、面赤、手握、二便闭阻;回阳固脱适用于中脏腑中的脱证,表现为神昏仆倒、目开口张、面色苍白、手撒遗尿、汗出淋漓、四肢厥冷、脉微欲绝。2.3济阴补阳,培补脏腑    此治则适用于中风后遗症患者,多为中风后遗半身不遂日久,伴有脏腑不适等症。考虑到中风后遗症患者多为中风日久,无论起始阴病还是阳病,久病之后,阴损及阳或阳损及阴,皆会造成阴阳俱损、气血俱亏之象,因而王老对于此类患者以调补阴阳为先,选取督、任二脉腧穴,以济阴补阳;久病必虚,五脏六腑必受其累,因此王老选取背俞穴、募穴以培补脏腑,其中尤以脾胃后天之本的培补为关键。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金针王乐亭治疗中风病学术思想探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