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panzhizun 发表于 2018-6-29 15:52:06

追根溯源 问道针灸

翻开世界医学史,我们会发现一个很奇特的现象,即世界上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人们,在长期医疗实践中,都发明了许多相同或类似的治病手段,如草药、烧灼、热熨、按摩、冥想、放血、拔火罐、运动锻炼、膳食调理等,但只有针刺疗法例外。

迄今为止,针灸已经传播到世界上18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都源自同一个故乡,那就是中国。而且其他语言中的“针刺疗法”,也都是中文的音译或根据其含义创造出来的, 比如现在 “针刺”一词最常用的英文“acupunctura”就源自大航海时代一位荷兰医生的创造。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qia2K33TMQDAzZzgv5cczIMYyqWAjKav9yGz4zr9HT26yU4NvBGibwkvOdGjibnZctFDnupXKJibE8Bpk9HrEUkQUA/640?wx_fmt=jpeg
威勒姆 坦 瑞尼(Willem Ten Rhignee, 1647-1700), 毕业于荷兰莱顿大学医学系, 通过荷兰东印度公司公开招聘于1674年夏天抵达日本。在日本居住的两年时间里, 他与许多日本医生和贵族人士进行过深入交流, 其中包括幕府将军的私人医生, 还向日本医生详细介绍了欧洲在人体解剖、生理及药学方面的知识。
作为一名受过欧洲高等教育的医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亲密接触与他所受教育完全不同的东方同行是极不寻常的,此种交流在东西方医学之间也是第一次。
在向日本医生传授西方医学知识的同时,他对当时日本的医疗状况也有了很多了解,尤其是针灸。
威勒姆讲述了一次坐船造访京都的经历:一名护卫他的日本士兵胃疼难忍,伴有恶心和呕吐,士兵尝试了多种方法,作为一名医生,威勒姆也试图帮助过他,但都没能使疼痛缓解,这样持续了很多天。直到有一天,士兵仰躺下,拿出随身携带的针灸针。一只手持住针尖,另一只手用小锤子轻轻拍打针柄端,针刺入后还捻转了几下针柄,一共在左上腹部扎了 8 根针,这样一次治疗后就完全康复了。
威勒姆还注意到,士兵将针拔出后,还按压扎针的部位,没有看到血液流出,仅仅留下很小的针孔。一名普通人,随身携带着针具,自己给自己扎针,这种举动在今天都属罕见。这个场景一定令威勒姆十分震惊,在他脑海中挥之不去,也是促使他深入研究针灸的强大动力。
1683年, 威勒姆的拉丁文专著《论关节炎》 在伦敦出版,其中有一节题为 “论针刺疗法”,这也是针刺疗法首次被系统地介绍到西方。
据威勒姆介绍, 日本医生明确告诉他针灸是中国人的发明,学习的时候先由一名会中文的医生将中文翻译成日文,再由另一名医生将日文翻译成荷兰文。他还说,如果一名日本医生会说中文,将受到格外的尊重。
在书中,他在罗列了他所知道的当时西方医学界所使用的各种不同材料、形状和用途的针具后,得出结论——中国人用针治病的方法最独特。
这位把中国的针刺疗法介绍到西方的先驱,以敏锐的洞察力发现了针刺疗法的独特性,他没有随便在他头脑中所固有的词汇里找一个词,而是创造了拉丁文单词—acupunctura,“acu”是 “针”,”punctura”是“刺”,合起来就是 “针刺”,这个组合堪称完美,英语的“acupunctura”即由此演变而来。
针刺疗法起源于中国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针刺疗法为什么唯独起源于中国,或者说为什么只有古代中国人发明了针刺疗法,却是一个从来没有人提过的问题。
我对这个问题的追问始于1996 年。当时我正在做针灸早期历史的研究,到北京国家图书馆查阅资料,想看看各个国家的大百科全书对英文“acupunctura”一词的解释。
在日本人编写的英文版大百科全书(1983年版)里,第一句话这样写道:针刺疗法可能起源于中国或印度。我当时的第一反应是震惊,针灸是中国人的发明,这一点日本学者应该最清楚。震惊之后是疑惑和思考,印度与中国同属文明古国,并且两国之间的交往历史悠久且深入,针灸真的像佛教一样是由印度传入中国的吗?这个疑问我后来在国学大师汤用彤先生那里找到了答案。
原来,在20世纪50年代,就有日本学者提出过针灸起源于印度的说法,主要依据是汉译佛经里面有一些“针灸”词语,病榻上的汤先生通过对佛经的原文及英文翻译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在梵文佛经中并没有涉及针灸的任何文字,足见佛经中有关“针灸”的记载,大多是在译经过程中,为使国人易于理解而加以改订、润色所造成的结果(《汤用彤全集 第七卷 康复札记四则 》)。
也就是说,无论再天才的翻译家,在翻译过程中,都会不可避免地丢失一些信息,或者添加上自己的体验和悟。他们常常用母语中熟悉的词语对应其他语言,有时甚至原文中没有的文字,却在翻译文本中添加了进来,汉译佛经中的“针灸”就是这样一个例子。
尽管针灸在中国的历史至少跨越了两个千年,但时至今日,许多人似乎对它仍然是既熟悉又陌生,如对扎针的畏惧心理, 担心扎针伤气,不了解针灸能治疗哪些疾病,等等。到针灸科就诊的病人,许多人都是看过西医、吃过中药,最后似乎是无奈之下才选择了扎针。

导致这种低认知度的原因之一,可能与针灸本身的特点有关。
一方面, 害怕扎针是人的本性,儿童怕扎针很自然,而有些七八十岁的老人第一次扎针也很恐惧。另一方面,药品制造商研发出一种药品,会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广告宣传,加上药品代理促销,形成了从生产到销售的一条龙;而针灸是一种个体化行为,一名针灸医生,即使再努力,每天也只能治疗几十个病人,所获收益十分有限,不可能,以个人名义做广告,因此也限制了对针灸的推广宣传。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开办的公益性中医系列节目,为我们提供了一次很好的机会,也圆了我多年的一个梦想,即从非专业角度分享多年积累的对针灸的认识和临证体会。
讲座之初,并没有大纲和计划,在和主持人简短沟通之后,就开始了长达近50期的节目录制。按照原来的节目顺序,本书整理成了“开篇”和 “各篇”两部分。开篇为 “文化背景”, 是本书的框架,除了介绍针灸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特点外,重点讲解了针灸的早期历史,比如古人对艾草的钟情、经脉与穴位的发现、针刺疗法的发明,以及 ”天人合一” 整体观念对针灸理论和实践的影响等。各篇以十四经脉为主线,介绍每条经脉的循行分布特点、与这条经脉有关的病症、这条经脉上的主要穴位,以及一些常见病症的治疗和自我保健方法。在整理编写过程中,尽量保持原有录音节目的风格,仅对部分文字做了修改。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追根溯源 问道针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