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nniferZhan 发表于 2017-10-11 19:26:28

董志林:国际中医药发展现状和建议(下)

转载自:海外国医
作者:董志林

六、中医药产品服务贸易       据不完全统计,海外中医药用品批发商有3000多家。传统药国际市场目前已达到900多亿美元,欧盟占全球市场的45% ,中国只占全球市场的1.8%(不包括中国国内市场和出口提取物,因提取物均是加工食品用)。欧美中药颗粒剂市场60%以上由台湾占领,日本和韩国针灸针占据中端品牌50%以上的欧美针灸针市场。          ISO13485是医疗器械国际标准认证,针灸针也属于医疗器械,必须要有此认证。每个地区又有不同的要求,欧盟需要CE认证,美国需要FDA认证,加拿大需要CMDCAS认证,日本需要厚生省的QMS认证。其他国家没有特殊要求,可能的情况是北美有的国家认可FDA认证,东南亚有的国家认可日本的认证。在西方国家所有的针灸针必须都是一次性的,独立包装,包装上面要有当地的文字说明,只允许销售给专业人员。           目前中药产品在世界各地销售渠道,既有中医诊所、草药和保健品商店,也有小量在中国杂货店销售。中药饮片、单味颗粒剂在世界大部分国家作为食品补充剂。除濒危物种和有毒违禁品外,均可随意销售和使用,唯有德国只能在西药房和中医院销售。中成药保健品在加拿大、澳大利亚、东南亚、俄罗斯、尼日利亚等国家要求以补充医学药品或天然健康产品登记注册,在欧盟要以传统药品身份简化注册,也有很多国家按照食品补充剂销售和使用。(一)禁止销售和使用濒危野生动植物的物种       主要有虎骨/豹骨、犀牛角、象牙、羚羊角、麝香、熊胆、穿山甲、龟板、玳瑁、眼镜蛇、海马、石斛、白芨、沉香、狗脊、云木香、天麻、人参(俄罗斯种群)、西洋参、芦荟、肉苁蓉、胡黄连。 (二)由于毒性等原因被禁的中药品种       主要有麻黄、草乌、川乌、附子、马钱子、关木通、广防己、马兜铃、青木香、细辛、天仙藤、洋金花、火麻仁、罂粟壳,还有些西方国家不准销售和使用元胡索、贝母、厚朴、紫草、佩兰、款冬花、千里光、大腹皮、红曲、麻黄根、罗布麻、洋地黄、巴豆、汉防己、菖蒲、苦棟皮、泽兰、颠茄、砒霜、轻粉、雄黄、鸡内金、蚕砂、五灵脂、斑蝥、蟾蜍。(三)中药产品的质量要求        高门槛的技术和绿色贸易壁垒,给中药产品进入西方市场设置了巨大屏障,各国政府不断通过用药或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等措施,加强对进口传统药品或食品的管理,制订或提高相关的技术要求。例,因重金属含量、农残量、微生物指标和抗生素不符合欧美市场标准,不少中药饮片不符合中国药典同一性的要求,使中药的推广和使用受到诸多限制。(四)欧盟《传统药品法》       2004年4月30日,欧盟开始实施欧盟《传统药品法》,规定在欧盟成员国境内已使用30年以上的传统草药制品或在欧盟已使用15年以上并能提供该产品在欧盟之外的国家或地区使用30年以上的应用证明就能通过简化注册,作为传统药在欧盟销售和使用。欧盟首个传统药注册下来的就是由13味中药组成的大方。2011年12月在英国还批准了一个含有21个植物成分的藏药,遗憾的是这2个注册下的复方中药均由德国药企拥有。截至目前为止,中国药企注册下来的只有三个现代单味药:地奥心血康、丹参胶囊和板蓝根颗粒。(五)欧盟传统药品注册统计       截止2015年底,共有1577个(983个单方、594个复方)传统药品注册。(六)传统药市场在全球的占有率        据统计,全球传统药市场共1730亿美元,其中中国800亿美元、欧盟420亿美元、美国60亿美元、东南亚、大洋洲、南美洲、非洲、中东、俄罗斯和加拿大等共450亿美元。中国占全球传统药市场的46%。       现在全球已有185个国家和地区进口或使用中药,据中国医保商会统计,2016年中国出口中药材和饮片11.25亿美元、中成药2.25亿美元、保健品2.49亿美元(不包括植物提取物19.27亿美元),共15.99亿美元,占国际传统药市场的1.8%。七、国外中医药研究现状       鉴于西医对很多疾病的疗效欠佳或严重毒副作用,世界各国药企都转向经过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的传统医药。政府和民间大量资金投向对传统医药的研究。如美国政府专门资助建立了数个中医药治疗骨关节炎、过敏性哮喘、肠激综合症、癌症辅助治疗等研究中心。在美国一些著名大学如哈佛、斯坦福大学等都建立了专门的研究室。据统计,目前美国中医药研究机构146个,研究内容涉及到针灸原理、艾滋病治疗、从中草药中提取化学成分及有效成分。       德国有百余家中药或植物药厂,十余个中药研究机构,对中药活性成分的提取、质量检测、体内代谢和制剂特性的研究很有成绩。日本全国有十多所汉方医学专业研究机构,44所医科、药科大学建立了生物研究部门,20多所综合大学设有汉方医学研究组织。随着人类“回归自然”呼声的增长,加之西药开发有投资多、周期长等弊端,一些大型制药公司开始注意中药产品的发展潜力,投入巨资开发植物药品种,有的设立天然药物部,有的以开发中药产品为目标,寻求与中国合作,有的已开始研制中药复方制剂。如和记黄埔医药和瑞士雀巢合作对穿心莲提取物治疗溃疡性节肠炎的研究,以及黄芩汤用于癌症辅助治疗的研究等。       中国政府和欧盟委员会十分重视和鼓励中欧双方在中医药领域进行合作,欧盟第七框架研究计划还资助了对抗药性细菌和糖尿病有效的中医药疗法的研究。医药和食品企业也开始注重对中药的研究,中医药开发研究将有可能发现对常见疑难病的有效疗法和功能食品,并可能在欧洲创立一个新兴的中医药生物技术产业。
八、推动中医药国际发展几点建议       在过去三十年中,中医的治疗方法特别是针灸和中药,已经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得到部分患者的认可。在世界传统医药中,中医是唯一的可以平行、独立于西医之外的医学体系。客观地说,中医作为一个医学体系尚未得到西方社会和医学界的广泛认同,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中医药文化的宣传不力、西方民众对中医药理念的普及率低,是其中重要的原因。为了更好、更快地推动中医药在海外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重视海外华人中医群体的作用       中医走向世界,海外华人中医功不可没。他们赤手空拳来到异国他乡,没有任何援助,仅凭一腔热血和一身技术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生存和发展,把中医药带向世界各地。他们身经百战,经验丰富,了解所在国传统医药的法律法规和发展规律,并通过若干年的艰苦奋斗,为海外中医药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国家应该重视这股奋战在一线的强大的中医力量。我们建议国家政府,应设立专项资金,每年邀请300--500名海外华人中医代表到中国召开一次“海外华人中医药论坛”,内容包含中医医疗、中医教育和产品贸易。这样不但有利于海外华人中医的团结,而且更重要的是通过论坛可以了解全球中医药发展现状和所存在的问题,依此制定海外中医药发展规划。这样可以更好地引导海外华人中医在海外有序发展,同时也可以借助此平台密切国内相关企业与海外同行的联系,推动国内企业对外发展。(二)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期待给予政策上的支持       海外华人中医论坛《全球中医药新闻联播》用语言和文字的形式已播报了62期,得到海内外中医界的一致好评。这一平台最快捷、最全面、最真实地对外播报了中国中医药政策、方向和全球中医药发展等重要信息,也是海外华人中医从业者得到中医药信息的重要来源之一。目前编辑制作成员都是在百忙中义务付出,我们希望这一重要中医药信息报道平台可以得到中国政府的重视,从政策上乃至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支持,把现有的每周30分钟,扩大到每天播报15分钟,并开设英文版播报。(三)根据各国国情推动海外中医药中心建设       近几年来我们国家对海外中医药发展越来越重视。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主导下,现在海外已建立了17所中国-海外中医药中心。       我们建议,今后海外中医药中心应重点在非洲、中东及南美洲国家和地区建设。中医药中心应该以中医药教育为重点,教学目标以成人职业教育为主。课程分为中医基础、中药、针灸和推拿。教学学时为500学时,临床实习加自学时间为500学时,共计1000学识左右,毕业后颁发毕业证书。这也是目前欧洲普遍的中医教学模式。(四)建立一支既懂中医药又懂外语的师资队伍迫在眉睫       越来越多的中医医师和教师走出国门,但是世界各地仍然缺乏擅长当地语言的初级水平中医教师。师资问题已成为制约扩大世界中医教育规模以及提高教育层次的障碍。为了解决初级水平的师资不足,建议委托国内各大中医药大学和海外现有的中医学校合作,培养已经毕业的中医本科生,学习中医外语。学制为2年,第一年在国内学习中医外语;第二年全部到国外中医学校和中医诊所实习。毕业后给与相应的学位证书,然后委派或自行到世界各地,从事中医教学或受聘于当地中医诊所。(五)打造“全球中医临床云端教育平台”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流的掌握是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最具决定性的因素。建议海内外相关机构强强联合,合力打造“全球中医临床云端教育平台”。筛选海内外中医确有专长,临床疗效显著的中医专科专病人才,建立云端网络教学课程,面向海外中医针灸诊所,提供特效中医临床技术的培训与推广,把少数专家的成功经验转化为海外中医的群体性提高和成功,提高国际对中医、中国文化的认识和尊重,为国家“一带一路”的经济发展战略助力。(六)“国际中医药服务贸易信息平台”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依托中介组织和民间智库,建设中医药贸易网络等中、英、法、西、葡、德及阿拉伯文的中医药服务贸易信息服务平台。充分发挥海外中医药学术团体和驻外使领馆的优势,逐步收集、整理、完善国内外中医药服务和传统医疗业的市场需求、市场准入、政策法规、人员交流等方面信息,为企业提供技术、人才、市场、投资及政策等咨询服务,同时向国外宣传、推广中医药知识和成果。(七)推广中医药要做到“形式西化、核心中化”       要鼓励和支持相关团体和企业到国外开展全方位的中医药教育和医疗活动,在宣传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同时,刺激国内相关中医药产业的出口贸易,增加中医药产业链的就业机会,有百利而无一害。但从形式到内容,要讲究方式方法,注意避开政治敏感话题和意识形态领域的纷争。(八)支持药企产品打入国际传统药市场       国家食品药品管理局要出台适合于中药企业出口产品加工的宽松和实用的相关法规,尽快扭转目前中医药产品出口不断萎缩的局面,鼓励和支持中药企业到海外以传统药的身份注册中成药保健品;严禁中成药加西药和含有受保护的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出口,加大重金属和农残的管理。
结语       中医药是中国为数不多的能够走向国际的民族产业,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其他国家难以实现本土化。而且,中医药贸易不受反倾销影响,可以带动相关贸易,改善外交和政治关系,中医药产业发展前景不可估量。为此,本人建议,要在政府主导下,充分发挥民间行业组织的作用,发挥海外华人中医药群体的作用,共同推动中医药国际发展。政府要制定中医药国际发展战略目标,创造良好的国际发展环境,引导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的方向,改变以往海外中医药发展顺其自然、自生自灭的状态。中国驻外使领馆和中国中医药主管部门要更多关注海外华人中医师的生存和发展。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董志林:国际中医药发展现状和建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