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nniferZhan 发表于 2020-3-11 23:20:50

艾灸防治瘟疫的古代文献与现代研究 ——灸法防治新冠肺炎的思考

本帖最后由 JenniferZhan 于 2020-3-11 23:24 编辑

原创:吴焕淦
转载自:上海中医药(微信公众号)

前言   灸法在防治瘟疫中的作用为历代医家所认可,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艾灸刺激穴位通过经络系统发挥扶正祛邪、调和阴阳的作用,能够调节机体免疫力、抗御疫毒,发挥“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的作用,达到防疫、治疫之目的。而艾条燃烧生成的艾烟则能对空气消毒、杀灭病菌以预防传染,发挥防疫作用。   针灸是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疫情发生以来,中国针灸学会根据新冠肺炎发热、乏力、干咳、腹泻等主要临床表现,以及寒湿闭肺、疫毒闭肺、内闭外脱,和肺脾气虚等证候演变特点,下发了《中国针灸学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针灸干预的指导意见》。吴焕淦通过网络视频会议参与了以艾灸疗法为主要干预手段的第一版指导意见的制定工作,已于2月8日发布。在此基础上,中国针灸学会专家组继续深入研究,制定了以针灸为主要干预手段的第二版指导意见,于3月1日晚在中国针灸学会网站公布。
岁末年初,正当全国人民迎接新年和春节之际,中国武汉暴发2019冠状病毒病(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也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为了有效切断病毒传播途径,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一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在中华大地迅疾展开。中医药在疫病防治中有过辉煌的历史,在非典和甲型H1N1流感的防治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各地方多批次中医专家队伍奔赴武汉主战场参加救治工作,阶段性数据结果表明,中西医分层干预可以较快消除轻症患者的咽干、胸闷等不适,缩短重症患者治疗周期,显示出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的重大价值与潜能。
灸法防疫的历史沿革   灸法作为中医药防治疾病的手段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孟子·离娄》即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的记载。艾灸疗法自古以来,就被用于防治传染性疾病,从艾灸防病保健到艾叶烟熏消毒,对于预防和治疗瘟疫均有裨益。在瘟疫流行的季节或地区采用灸法进行防治,可以防止疫情更大范围的流行。
   早在东晋时期,医学家范汪在《范东阳杂药方》中即载采用灸法预防霍乱,可以使人“终无死忧”。唐代医学家崔知悌推崇用灸法治疗骨蒸(结核),据《外台秘要》引《崔氏别录灸骨蒸方图》序云:“崔知悌任洛州司马时,尝三十日灸活十三人,前后瘥者数过二百。……非止单攻骨蒸,又别疗气疗风,或瘴或劳或邪或癖,患状既广,救愈亦多。”唐代韩愈诗作《谴疟鬼》中描绘了用灸法治疗疟疾的景象:“灸师施艾炷,酷若猎火围。”说明当时灸治疟疾是一种常用方法。孙思邈倡导用艾灸防病,《千金要方》云:“凡人吴蜀地游官,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瘥,则瘴疠温疟毒气不能著人也。”对于艾灸治疗时行疾病的方法,孙思邈提出了初步的分期治疗思想:“初得者心下三处……各灸五十壮”,“病者三四日以上……宜先灸囟上二十壮……又灸太冲三十壮,神验无比”,还提出“诸烦热,时气温病,灸大椎百壮,针入三分泻之,横三间寸灸之”体现了针灸并用治疗时疫的思想。《外台秘要》在灸法防治伤寒、温病以及天行、霍乱等传染病方面亦有较高的造诣。
   宋元时期,庄绰患疟疾久未治愈,得陈了翁施以膏肓俞灸治而瘥,为使这一方法惠及更多民众而广泛收集资料,汇编成《灸膏肓俞穴法》一书,详细记载了膏肓俞的主治、部位和不同取法,又记录了灸膏肓俞治愈痨瘵的医案。《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备急灸法》《岭南卫生方》等书分别记载了传尸痨、霍乱、冷瘴等的灸治方法。其后,明清时期继承了前人在防治疫病方面的思想和经验,在清末暴发的鼠疫中,岭南地区采用隔蒜灸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灸法防疫的现代研究   随着人类步入现代社会,由于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常发的传染病与古代相比已大为不同,如天花这一威胁人类的烈性传染病已彻底消失,而如今令人谈虎色变的艾滋病等传染病却只有半个世纪的历史。   在这种背景下,灸法仍然可以从退热、调节免疫以及抗病毒等角度在传染病的防治中发挥作用。如发热是许多急性传染病的共同表现,而现代研究已证明灸法具有直接的退热作用,安徽中医药大学周楣声教授团队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临床研究中就发现,运用灸法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在退热、抗休克和防治肾功能损害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其他研究者在动物实验中则证实了灸法的退热作用,且这种作用可能与灸法对体温调节中枢中热敏神经元活动的调节作用有关。   另一方面,免疫功能是机体抵御疾病的重要防线,艾灸具有良好的免疫调节作用,且表现出整体性和双向性的特点:既可抑制多种传染病急性炎症反应中的渗出和水肿,以及炎症中后期肉芽组织增生,发挥抗炎作用,如艾灸可以改善流行性出血热大鼠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和红细胞免疫吸附活性,以起到调节免疫和促进机体对病毒的清除作用等;也可以提升免疫力,如艾灸肺俞、足三里能减少易感冒患者(气虚体质)的感冒次数等。因此,灸法的免疫调节作用是其抗炎、抗感染、抗病毒等作用的基础。
艾烟防疫   艾烟防疫,古人早有认识,早在《庄子》中即有“越人熏之以艾”的记载,孔瑶在《艾赋》中也提到“奇艾急病,靡身挺烟”。《肘后备急方·治瘴气疫疠温毒诸方》中描述了艾烟消毒方法:“断瘟病令不相染……密以艾灸病人床四角,各一壮……佳也。”后世《太平圣惠方》等医籍均沿用此法,对患者病床周围进行艾烟熏蒸以防治时气瘴疫。   经现代研究证实,艾烟对多种细菌,如大肠杆菌、结核杆菌、绿脓杆菌、金葡菌等具有显著的杀灭作用,对于多种真菌、病毒也有着抑制或杀灭作用,其效果与福尔马林相似而优于紫外线消毒法。然而艾烟的安全性问题始终是人们关注的重点,艾烟的成分是什么、安全浓度如何等问题亟需解答。2009年,国家首个灸法“973计划”项目立项,艾烟的安全性作为灸法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得到了全面揭示,研究发现艾叶燃烧生成的艾烟的主要成分为呋喃结构物质、芳香族化合物以及酯类、烷烃或含羟基类化合物。其中芳香族化合物多为小分子芳香烃类,未检出苯并吡等毒性物质,而风险物质苯酚、邻位甲酚、萘的浓度大大低于国家限量标准。保持良好的排气通风条件,可以帮助控制艾灸室中CO、NO2、PM10、PM2.5的浓度在安全范围内。
灸法防治新冠肺炎的思考   《内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当人体正气不足,卫外不固时,易感疫毒之邪,并易入里传变。因此,采用灸法扶助正气,提高机体免疫力,可抵御病邪入侵、阻断病邪的发展。笔者认为,艾灸可以对普通居民发挥居家预防作用,而在新冠肺炎恢复期应用艾灸疗法,可培补元气、调和脏腑、清除余邪,既促进机体恢复,又起到“愈后防复”的作用。施灸时取穴重点亦在于扶正;针对新冠肺炎的治疗,灸法可发挥扶正益气、温肺开郁、散寒除湿、泻热拔毒等作用,施灸时取穴要结合患者病情、体质等的不同,整体辨证,随症加减。
   在此次COVID-19疫情中,中医药的作用得到了高度重视,全国中医药参与救治的确诊病例已经超过6万例,占比在85%以上,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十分明显。上海中医药大学、江西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安徽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南京中医药大学等共同完成的国家973计划灸法项目艾灸调节免疫功能的研究成果,也应用到抗疫的一线的治疗中。   从2020年2月13日开始,江西中医药大学陈日新教授团队就开始用热敏灸灸法治疗新冠肺炎患者,患者症状获得改善。江西省中医药管理局印发《江西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试行第二版)》中增加了热敏灸预防三用方。   针灸疗法也在雷神山收治的COVID-19适宜患者中得到了应用,据上海国家中医医疗队成员介绍,针刺疗法不但可针对疾病相关症状发挥疗效,还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紧张情绪。另一方面,艾烟的消毒作用在此次疫情中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如郑州市中医院在门诊大厅、部分病房熏艾消毒。虽然目前尚未有证据提示艾烟能杀灭新型冠状病毒,但其对多种细菌、真菌、病毒有抑制或杀灭作用。   此外,近十年来随着灸法研究的不断深入,大量灸疗产品问世,如激光灸疗仪、生物信息反馈灸疗仪,以及北京中医药大学赵百孝教授团队发明的微烟磁灸装置等,均在临床上被证实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在一些具有烟雾报警装置或者室内通风状况不良的医院、门诊中无法使用艾灸时,可以采用此类安全简便、环保少烟或无烟的灸疗产品发挥治疗作用。   笔者所在团队,已与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中医院合作,开展雀啄灸(生物信息反馈灸疗仪)防治新冠肺炎的临床研究;并与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人民医院合作,采用生物信息反馈灸疗仪结合西药治疗新冠肺炎(轻型、普通型),以期发挥艾灸疗法在抗疫中的作用。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艾灸防治瘟疫的古代文献与现代研究 ——灸法防治新冠肺炎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