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ngxue616 发表于 2015-4-3 21:01:28

远道刺临床应用与体会——跟苏肇家教授学习心得

远道刺是指上病下取、下病上取、循经远道取穴的一种刺法,首见于《内经》。《灵枢·官针篇》曰:“远道刺者,病在上,取之下,刺府输也。”古人用“标本”、“根结”、“气街”理论来阐述人体四肢与躯干的远近、内外、前后的联系。因古代医家多认为人体四肢与躯干之间、上肢与下肢之间,在生理功能和腧穴主治上有着密切的关系,是通过经络对机体内外、上下、前后、左右的联系和调节作用实现的。《素问·五常政大论》有“病在上, 取之下;病在下,取之上;病在中,傍取之”。即人体腧穴既可以治疗其所分布部位的疾患,又可以治疗经气所流注的远隔部位的疾患。尤其是四肢肘膝关节以下(本部或根部)的穴位,其作用可以达到头面、躯干的标部或结部(包括内脏),也可反映内脏及有关部位的各种疾病于四肢。苏肇家老师自1955年始拜陆瘦燕、朱汝功先生学习针灸,在60余载的临床实践中,在针灸临床方面有较深的造诣。对运用远道刺治疗以疼痛为主的疾病方面总结了颇多的临床经验。本人有幸跟师学习,受益匪浅。一、“病在上,取之下”案例1:肩周炎丁某某,男,58岁,退休工人,2014.9.12就诊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初诊主诉:右侧肩部疼痛不适五月余,加重两周。现病史:患者五月前因受凉出现右侧肩部疼痛不适,两周前症状加重,伴外展、上举、后伸活动受限;夜间痛醒时有,无心慌、上肢麻木等其他特殊不适。曾于外院服用止痛药治疗,效果不甚理想,现为求进一步治疗来我院我科。刻下:右侧肩部疼痛,伴外展、上举、后伸活动受限,胃纳一般,夜寐不宁,二便尚调,舌红苔薄,脉弦细。辅检:(2014.8.25第一人民医院)右侧肩关节X线示:右肩关节未见明显异常。查体:神清,精神可,右侧肩关节无红肿变形,局部压痛(+),外展、上举、后伸活动受限。诊断:肩周炎(寒凝筋脉型)。治则:祛风散寒,温通经络。针刺取穴:外关(右)、养老(右)、合谷(右);以上诸穴均留针20分钟,再配合神灯照射。复诊(2014.9.16):右侧肩部疼痛明显缓解,活动受限明显改善。按原方患者继续经过2次治疗后,诸症消失基本痊愈。随访3个月,疼痛未作,疗效巩固。[按语]苏师认为,运用同名经远道取穴方法,首先必须辨清疼痛部位所属的经络,如果辨错经络,效果往往不显。肩周炎所涉及到的经络不外乎手三阳经,选取腕部的相应腧穴可以取得明显效果。加之,肩周炎病人伴随上肢活动受限,取外关、养老、合谷诸穴可以方便取穴,减少患者活动不便。二、“病在下,取之上”案例2:腰腿痛沈某某,男,59岁,退休工人,2015.3.3就诊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初诊主诉:腰部酸痛伴左臀部疼痛不适六月余。现病史:患者六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腰部酸痛,左臀部疼痛下引左下肢,行走乏力,无下肢放射痛及间歇性跛行等其他特殊不适。曾于外院服用药物治疗,效果不甚理想,现为求进一步治疗来我院我科。刻下:腰部酸痛伴左臀部疼痛不适,活动尚可,胃纳可,夜寐安,二便调,舌淡苔白,脉沉细。辅检:(2014.12.25第六人民医院)腰椎MRI示:L4/5、L5/S1椎间盘膨隆。查体:神清,精神可,L4~S1棘间及棘旁压痛(+),直腿抬高试验左侧(+),“4”字试验左侧(+),跟腱反射(++)。诊断:腰腿痛(气滞血瘀型)。治则:行气活血,疏经通络。针刺取穴:肾俞(双)、关元俞(双)、腰阳关、夹脊L4~S1(双)、秩边(左)、环跳(左);以上诸穴均留针20分钟,再配合神灯照射。起针后,予患者左侧肩髃穴针刺,留针10分钟,嘱患者活动腰臀部。患者诉疼痛明显缓解,诸症明显改善。按原方患者继续经过3次治疗后,诸症较前缓解。[按语]“病在下,取之上”除本经下病上取外,亦可根据“同气相求”即手足同名经上下贯通的理论,下肢疼痛的疾病,可取上肢穴位治疗。苏师认为,该例患者疼痛主要在坐骨结节处,根据“病在下,取之上”理论,其痛点对应的上肢穴位为肩髃,所以在局部施针后继予肩髃穴针刺,并嘱其活动痛处,患者诸症明显改善。我在跟苏老师抄方学习期间,见到苏师运用远道刺的方法治疗了多个病人,其效果明显,为病人解除了病症,深得病人的称赞。而作为学生的我,不仅开拓了临床治疗的思路,同时也积累了诸多经验,进一步领略到了针灸的神奇。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远道刺临床应用与体会——跟苏肇家教授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