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妙01 发表于 2015-4-3 19:32:35

陆氏针灸对于《内经》针灸理论的临床应用(四)

《灵枢•官针》:凡刺有五,以应五脏。…二曰豹文刺。豹文刺者。左右前后针之。中脉为故。以取经络之血者。此心之应也。三曰关刺,关刺者,直刺左右尽筋上,以取筋痹,慎无出血。此肝之应也。或曰渊刺。一曰岂刺。四曰合谷刺。合谷刺者,左右鸡足,针于分肉之间,以取肌痹。此脾之应也。五曰输刺,输刺者,直入直出,深纳之至骨,以取骨痹。此肾之应也。在临床中,治疗网球肘或肌腱附着点炎上,经常用“关刺”法,即直刺进针深达关节附近的尽筋,(肌腱附着于骨面处),上下提插,左右捻转,有很好的止痛、松解的作用。而对于常见的因劳损所致的颈肩痛,腰背痛,西医学中的筋膜炎、深筋膜炎,在疼痛处往往可触及结节,这类疾病可归于肌痹的范畴。这时在病理结节上用治疗肌痹的合谷刺,疗效也不错。而灵枢十二刺中的齐刺(“直入一,傍入二,以治寒气小深者”,即三针齐刺的方法,多用于痹病的压痛点或有深部压痛处);傍针刺(“直刺傍刺各一,以治留痹久居者也。”即二针同刺,一针垂直深刺,再在近旁斜向刺入一针,针尖刺达前者针旁,以扩大针刺的感应,加强针刺效果,也多用于压痛明显处。);扬刺(“正内一,傍内四,而浮之,以治寒气之博大者也)。即是五针齐刺的方法,在压痛或病痛部中央直刺一针,在其压痛或病痛部周界的上下左右各刺入一针,针尖斜向中央,多用于压痛范围较大而较为表浅的痹病。),这三种刺法在临床实践中也多用于治疗局部肌肉痛症。而对于强直性脊柱炎或严重骨质疏松所致的脊柱痛,这可归于骨痹的范畴,用治疗骨痹的输刺,即直刺,深至骨,在骨膜上刺激,也有不错的疗效。还有灵枢十二刺中的短刺,即“刺骨痹,稍摇而深之,致针骨所,以上下磨骨也。”在进针深刺时,边摇边进,深达骨骼或关节部。然后上下提插,以加强针感,也是治疗骨痹时常用的手法。在治疗炎性肌肉关节痛时,如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或类风关时,我们常用的刺络拔罐,和豹文刺的方法相似,都是取经络之血,可以说是豹文刺的变法。综上所述,陆氏针灸的主要针灸方法来自于《黄帝内经》中的针刺理论和方法,并结合后世医家对针灸理论和方法的发展,灵活运用于临床,取得了上佳的疗效,并且形成了陆氏针灸独特的理论体系,非常值得我们后辈的学习和研究。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陆氏针灸对于《内经》针灸理论的临床应用(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