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uyi_patience 发表于 2015-4-2 19:39:39

针灸与科学------《陆瘦燕金针实验录》读后感

本帖最后由 zhuyi_patience 于 2015-4-2 19:39 编辑

       2009年在张江参加“陆瘦燕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活动,在活动上得到了这本《陆瘦燕金针实验录》,如获至宝。然而由于繁忙的工作和家事所累,一直未能详读。去年八月有幸成为了第二批陆氏针灸工作室学员,才真正开始细细地读完了这本捧着虽然不重,翻阅起来却着实沉甸甸的书。说它沉甸甸,是因为书是陆老不辞辛苦、呕心沥血所著,集结了他的治疗心得和经验,值得我们末学一辈子精勤学习之。      如今,很多人反中医,有出于各式各样利益的团体和个人,当然也有自认为接受正统科学教育的人士,对不能清楚阐明作用机制的中医方法持极度怀疑的态度。陆老却在他的金针实验录里确凿地指出:针灸处中西汇通之时,可作桥梁,以为媒介;对中西之学说均无格格不相入之处。西医之病源病状,俱有凭证,绝无空谈;而针灸之治迹,更非虚妄。针术不重空论,而重实行,不近玄学,而近科学。对于针灸的治疗原理,很多人多少带着神秘的观念,但是它的原理,其实不神秘。陆老认为,中国的针术,就等于脏器疗法,其作用与内分泌的作用很相近,它利用针的刺入,来刺激交感神经或副交感神经,使之发生制止或兴奋作用。例如某内脏功能衰弱的患者,因为内分泌亏损,不够刺激某部分之神经使之发生兴奋作用,这时如果用针来刺激一下某穴道下的交感神经或副交感神经,则可发生血管扩张和功能旺盛的现象;又如发炎现象,为血管扩张,血液壅塞,这时如果用针刺激一下某一穴道下的交感神经,可使该处血管起收缩的现象,而炎自消,或是刺激另一穴道的交感神经或副交感神经,使身体的他部发生充血,而使炎部的血,向他部转移。所以,陆老认为,针术的作用,有“兴奋”和“制止”两种,而这两种作用,皆是由刺激交感或副交感神经所引起的,这与内分泌的作用可谓完全相同,而与脏器治疗相等,不过其作用比较迅速而已。也因为此,陆老以为,假使以解剖的部位来解释针术的作用,是永远说不通的,比如针中脘治霍乱,针曲池、合谷治咽峡炎等,拿解剖的部位来说是无法解释的。因此,一般的医家,对针术的治疗原理,就不免怀疑起来,其实它的作用,用内分泌作用解释之,就不那么神秘了。      陆老在书中也提到,至于何以针某一穴位即能治疗某部病症,还有待于深入的研究。然而中国医药,现在世界医家都不敢轻视,就是因为它确实的功效,事实胜于雄辩,如何可以抹杀。      陆氏针灸精于手法。20世纪60年代初,陆瘦燕、朱汝功夫妇与上海中医学院生化教研室协作,观察了“烧山火”、“透天凉”手法对体温、血糖和血浆柠檬酸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是施行不同的补泻手法,其施术前后的体温有明显变化,血糖和血浆柠檬酸含量经方差分析亦有显著的差异,说明不同的补泻手法不仅有主观的感觉变化,而且有实际发生的生理过程和物质基础。这又是针灸的科学性研究的一个佐证。       对于高血压的针灸治疗,陆老也有一套科学的思路。陆老以为,血压以准确的血压计测量自是无误,但是中医师的脉理,也很准确。譬如说,血压高的患者,脉象一定像弓弦样的弦硬(当然有很多虚极的人,他的血压相当高,但是脉形却很细弱,这是例外的),一般而讲,弦紧的脉象,大都是高血压的先兆。这是出于陆老的临床经验,也是可以被血压计所证实的。陆老也指出,虽血压高而毫无病态,相当健全的,也大有人在。那是因为调养得法,涵养功夫深,无怒无忧,血管虽然硬化,各种情形却都无法对之造成刺激,当然就不会破裂。一个有涵养功夫的人,无故加之而不怒,猝然犯之而不惊,所谓“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视”,相当镇定,也就不会危害生命和健康。这段话对于迷信西医数据的现代人来说很值得借鉴。陆老以为,高血压的针灸治疗,以金针之原理,按穴施以补泻,泻能治标,使高亢之血压,乘金针之泻势,随之降低,扬汤足以止沸,抽薪可以息火;施补法者,培其根本,增进血管柔软性,血管收缩,而不扩张硬化。血压高亢,头目眩晕,宜用泻络远针法,刺丰隆、飞扬、昆仑是也;即头有病而脚上针也,此亦即上病下取之法。以病在头,不取头而取足,是谓远针;不取经而取络,故曰泻络。此外,陆老提出的“足底温则血压下降”亦极有道理。       按照陆老的学术思想,科学之数据对于治疗疾病应该是一种有效的参考和佐证,但似乎也不应盲目地追崇,有时候,数据只是一堆数字而已,而真正对健康有利并行之有效的中医、针灸方法才是应该予以发扬和重视的。       虽然针灸的作用机制依然没有能完全被阐明,但即便如陆老这样的针灸大家穷其毕生的经验及治病心得,而仍觉针灸“其味无穷,确有立足之特点”,作为末学的我们更应精研陆老的学术经验和治疗心得,在临床更好地提高针灸疗效;在科研上继续孜孜以求、努力探索,让针灸这一世界人民共同的瑰宝真正利益众生的安康。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针灸与科学------《陆瘦燕金针实验录》读后感